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温室效应”的模样并非立竿见影?地球袈裟般美好温室效应有否?
陈昌春 2014-2-14 21:29
在当今生态环境话语中,“水土流失”似乎人人喊打。其实,“水土流失”可分为“天然的水土流失”与“人为的水土流失”。天然的水土流失,或称水土侵蚀,是地球给人类的滋养。堪称人类美好家园的河流三角洲,如尼罗河三角洲、国内的长三角、珠三角等莫不赖此为生。“温室效应”的本义也是美好的,然 ...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84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Hydroinformatics—水信息学、水利信息学、水文信息学,谁更相宜
陈昌春 2014-2-3 23:25
Hydroinformatics是一门比较新颖的学科门类。中文的翻译有“水信息学、水利信息学、水文信息学”等,也有译作“水文信息”、“水资源与水信息”,甚至“水电信息”的。 依目前的实际应用范围与发展前景看,Hydroinformatics作为学科宜译作“水信息学”,作为一般搭配,宜译作“水信息”。 ...
个人分类: 水文科学|92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些国外生态学研究人员主页——偏重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生态学
热度 1 陈昌春 2014-2-1 22:28
原本打算将此帖放在群组,可惜群组这玩艺不太好玩,常常传不了图片、加不了链接,不是群主的话,半小时后就失去了修改权、撤销权。 本文根据白珍建博友的博客主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97651 )提供的链接整理,特此说明。 ...
个人分类: 生态环境述评|36455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鲁棒性在气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一瞥——气候变化真鲁棒? 
陈昌春 2014-1-18 19:43
  据不完全搜索(普通外网与中国知网),“鲁棒”与“气候变化”在中文世界中似乎缺少直接关联,但在国外气候科学研究中“鲁棒“与”气候”已经喜结良缘,不少文献出现,现略举数例: 用两个高分辨率气候变化模拟情景分析欧洲极端降水变化的鲁棒性 hillside 2014-1-18 0 0 hillside 15 秒前 ...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54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气层结、大气廓线——“结”在何处?它是如何得名的?
热度 2 陈昌春 2014-1-17 10:13
  气象科学中,大气层结是一个常用的术语。   据百度百科介绍,层结曲线(stratification curve)又称温压曲线或上升曲线。利用探空记录中各高度的气压值及其相应的温度(或露点温度)值,点绘在专用的图纸(如温度对数压力图)上,通常以实线(或虚线)连成温度曲线(或露点曲线)。层结曲线大多用来研究大气层中的 ...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1278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百年一遇洪水与百年一遇干旱理论上可同一年发生—不是冤家不聚头
热度 1 陈昌春 2014-1-16 20:11
  气象术语的“气溶胶”逐渐爬上各种媒体的版面。三十几年前我就熟知的水文专业术语“百年一遇”近十年荣登了不少传媒的舞台。   不少普通读者分不清“百年未遇”与“百年一遇”的细微差别,更不了解“百年一遇”在计算上有其特定的含义,只是望文生义、徒发感慨。   有意思的是,百年一遇洪水与百年一遇干旱理论 ...
个人分类: 水文科学|4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再谈似是而非、代人受过的“气溶胶”——“气溶胶粒子”责无旁贷
热度 1 陈昌春 2014-1-16 16:44
   由于瞧着常规解释的“气溶胶”不顺眼,2011年就撰写过博文《有些名不副实的“胶体、气溶胶”—创新字“?”代替“胶”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522673.html )。近日有感于雾霾活动频繁,又撰写了博文《节能减排不再孤单,“节能减霾”联袂登台——雾霾出身出现争议》。此处声明一下: ...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43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Dry air, dry clear air—— "干空气,干洁空气"谁更名至实归?
热度 1 陈昌春 2014-1-15 15:58
  对于气象学,我并无太深的了解,外文著述则研读更少。   《气象学》教科书有说,通常把不含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大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在大气热力学和化学中,指不含水汽的空气。   理想化的“干空气”可谓《气象学》的经典概念。   我想,大气中,除了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还有各种污染气体 ...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546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Sediment是“泥沙”还是“底泥”—大陆的“底泥“来自“台湾”?
热度 1 陈昌春 2014-1-15 13:54
          ——兼论“沉积(Sedimentation)”与“沉积(Deposition)” 在河流污染、水土流失逐渐受到重视的当下,“底泥”一词似乎时常浮上水面。 从中文字面看来,底泥容易理解,然而,“底泥”的合适英语表达是什么? 正如“地质力学(Geomechanics)”被 ...
个人分类: 地理科学|500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7 1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