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与“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孙武昨想的?

已有 9651 次阅读 2014-12-4 00:31 |个人分类:历史探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因协助核对《中国国防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分支《地球科学》卷,发现网络上流传的《孙子兵法》中“知天知地”的下一句有两个不同的版本:"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与“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我个人觉得,揣摩全文,“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可能更能反映孙武的坚定信念。

   以小子之心度孙子之腹?



附1:http://www.gs5000.cn/gs/wenhuagushi/szbf/16297.html

                                                   《地形篇》第十

时间:2013-12-08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1440次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附2:http://xinpei-pdp.blog.163.com/blog/static/592584200672033980/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


                                            地形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附3:http://tieba.baidu.com/p/979201663

                                                                     十三篇中,提到"全"的地方有十处之多

《孙子兵法》中的"全",如同孔子哲学的核心"仁",老子哲学的核心"道",是我们研究孙武军事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十三篇中,提到"全"的地方有十处之多,诸如"安国全军之道"(《火攻》),"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地形》),"自保而全胜"(《地形》)等等,但最主要的篇章则是本篇《谋攻》。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全",《说文解字》告诉我们:"纯玉曰全。"由无瑕(xia)的纯玉引申为完整、完备、完美的意思。例如《例子-天瑞》:"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认为无论天地、万物、明君贤将都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孙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全"的含义的。"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一语,《孙子今译》的译文是正确的:"一定要用全胜的计谋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不致受到挫伤,而胜利可以完满取得。"
    所谓全胜的计谋,就是本篇中所说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里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与屈人之兵非战也"中的"不战、"非战"都是指不与敌人直接交战,而不是放弃武装,反对战争。不经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屈服的"全胜"战略思想,是孙武对战争希图达到的最理想境界。
    在我国军事史上,孙武首先提出"全胜"的思想,决不是偶然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848310.html

上一篇:Cryosphere——冷圈、冰冻圈、冰雪圈,冷圈遭受冷遇,寒圈如何?
下一篇: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土壤干旱—土壤干旱应有独立地位
收藏 IP: 112.80.151.*| 热度|

2 杨学祥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