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民主”范解的“断代学”微思与“莱布尼茨或许不知道”

已有 2917 次阅读 2011-12-22 16:14 |个人分类:人文与哲学思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莱布尼茨, 乌托邦, 微思

   据说邱吉尔说过“民主是个不好的制度,但是,还没有发现比它更好的制度,所以我们不得不用它”(我未核对过英文原文)。邱氏的“民主”阐释流传甚广,可以称作“民主”的“范解”了。
   套用邱氏句式,我认为,从断代学的角度来分析,当今的“地球时代”并不见得是最好的时代,但绝对不是一个最差的时代(总体而言,环境冲突怎么也好过战争式的生命冲突)。我的判断是精神层面的,主要依据是:感谢网络与其他媒介之赐,现代的“精神食粮”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大喜过望”了。我的脑海里总是回旋一些图景:少年时期爱听收音机,一旦听到非国语就胆颤心惊,生怕邻居大妈去汇报;中小学时代,几乎一场不落地与全体同学参加各类刑事审判大会的“被列席”,恭听大喇叭传来的森严与威严。尽管是政治清白的“五分加绵羊”式学生,本来没犯错,但原本幼小的胆却被吓得更萎缩了。幸亏赶上了“改革开放”,胆量才渐渐地复原与释放。
   “微”思者,一则表示微民之思,二则有些近似“乌托邦”之“乌”思。因为,民主之“色”颇具多样性,可能不存在或难以达成共识。
    “莱布尼茨或许不知道”,是指“‘微’言大义”。莱布尼茨对于中国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编辑出版过轰动欧洲的书:《中国新事萃编》,他临终前正在撰写中的一篇著作是《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我猜想莱布尼茨不见得知道中文之“微”竟会衰减到无穷小以至消失至无形。语言之妙,观止矣。
    “微分”的中文翻译非常巧妙,可谓得“‘微’分”之真义,同时也见证了中文之奇妙。“微”在中文中除了表示“小、少”之外,竟然还有明确的“无”义(可见于《故训汇纂》等古汉语字典)。其他语系可能难以发现类似的情形。“无穷小”的阴影曾纠缠数学分析多年。
     为了凸显“微”义,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句收尾:“微斯人,吾谁与归?”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520981.html

上一篇:“少见多怪”与“多见多怪”之“证辨法”散想
下一篇:由“文学地理学”想到“地理人文学”—论人文学者的新利器(GIS)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