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地球的“望闻问切”与“地球系统科学”

已有 3271 次阅读 2011-8-24 16:51 |个人分类:地理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望闻问切, 地球系统科学

    尽管对中医的讨论纷纷扬扬,难有定论。但我想,“望闻问切”总是个很好的东西。
    我一直认为地理科学研究类似于对地球的“望闻问切”,研究地理需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把地质勘察形象地比喻为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它的目的是察明地理、地貌;评价预测如同对人体的病情进行确诊;对灾情的防治处理,如同为病人制定手术等治疗方案。但其中的根本差别是,许强的工作涉及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关系到国泰民安,每一次减灾成功,就是挽回了难以计数的经济损失。(据《四川日报》网络版)。
    网上还有讨论“望闻问切看震兆”,我认为这似乎太玄了,当然讨论也无妨。
    老外怎么看“望闻问切”与“地球”?据网上消息(http://blog.qq.com/qzone/1181937660/1260523090.htm。CCC:网络消息,暂且信之。据博主称,他关注的不仅是狭义中医,他更想表达的是广义中医,即中国传统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普世伦理观。并称,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 

We are dying, save the planet, come and see the Chinese doctor!”(我们就要灭绝了,拯救地球,大家来看中医吧。)

一名坐堂的“中医郎中”在给生病的地球看病,并对前来“就诊”的一位英国记者 “望闻问切”之后,开出一张拯救地球的“药方”:电动车、风能、可再生能源、低碳城市、多种树、吃素……。在世界媒体的闪光灯下,英国记者接过药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请愿书上留下签名。这是哥本哈根峰会最具创意的活动:“中医拯救地球”。主角是中国青年代表团。他们希望以中医的象征形式,提出一个应对地球变暖“中国式的解决方案”。他们每天都专门派一个“政策团队”参会,跟踪协商进程,举行各种互动活动,并在博客上更新动态。

我们再来看一个国内用例: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在“第二届中国绿色产业经济论坛”上讲话指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中医讲得好看病望闻问切,地球发烧了,全世界的政治家在为它看病。高级的中医大夫,看了你就知道你是什么病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变暖带来的威胁不亚于战争,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七大指出,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康是为人的第一权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所以,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地球很生气,后果很严重。(CCC:“地球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似乎更通俗。撇开地球的故意不谈,也可以说:地球一生病,后果很严重)

我认为,“望闻问切”体现了一种关怀,一种态度,对地理科学研究而言,具体内容并不太重要,它也体现了人类伦理、生态伦理的精神。地球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综合地、跨学科地、跨时空地开展研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479103.html

上一篇:“看病”不如“看医生”——提倡“看医生”,扬弃“看病”
下一篇:就诊不代表有病——倡用“就诊者”,慎用“病人”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3 白图格吉扎布 杨正瓴 张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