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北京流浪犬大批伤人事件的启示 精选

已有 10833 次阅读 2012-5-14 22:03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北京, 政府, 事件, 启示, 流浪犬

据报导,512日晚,北京西城区一只流浪犬连续咬伤30多名路人,惊动了北京市政府和市公安局。伤人的流浪犬已被捕获,受伤人员都已接种了狂犬病疫苗。

此典型案例说明,为控制狂犬病,政府部门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处置流浪犬问题极端重要。

人的狂犬病98%以上来源于犬。为控制狂犬病,首当其冲的就是控制好流浪犬(无主犬)

 

狂犬病的最大威胁来自流浪犬

流浪犬比家养犬的流动性更大,为了争夺食物和地盘,它们之间更常发生打斗,更容易在广阔的地域传播狂犬病。要给流浪犬普遍接种疫苗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许多家犬在发病后都可能被其主人抛弃,据推测中国的疯犬大多数都进入了流浪犬的行列,使流浪犬中疯犬占的比例更大。因此,中国狂犬病的最大威胁来自流浪犬。人的狂犬病病例中,估计有一半以上是被流浪犬咬伤所致。

 

流浪犬的处置是一个世界难题

世界狂犬病控制联盟(GARC)估计,在世界上有3.75亿只无家可归的犬,其中大部分生活在狂犬病流行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自由流浪犬的数量巨大,使狂犬病很容易在这些犬群中流行,从而对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居民构成持续的威胁。犬在犬狂犬病流行国家的失控的繁殖率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该联盟积极支持探寻以人道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与其他许多国际组织共同筹款支持开发专用于犬的同时具有免疫避孕功能的狂犬病疫苗

 

必须强力推行动物出生控制计划(ABC计划)

为彻底消除狂犬病,首先要做的是在犬群中连续数年开展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运动;同时,必须强力推行动物出生控制计划(animal birth control program,简称ABC计划),以保持足够的疫苗接种覆盖率。

按世界各国的经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伴随有宠物数量的迅速增加。2009年《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中的数据,保守的的估计,当时中国约有犬只75003年后的今天,估计中国犬只数量至少超过1亿。中国每年为注射狂犬病疫苗所付出的个人和社会代价巨大,同时每年死亡人数仍维持在2000人的高位。

各国政府不可能任由流浪犬自由生存、繁衍。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是对无主宠物一经发现就立即收容。在收容期间,会鼓励爱犬人士收养。经一定时间无人收养则实施“人道毁灭”,因为照顾这些动物的财务负担太大,再有钱的政府也承受不了。大多数收容所都抱怨,要为它们找到新主人的希望是非常小的,以至不得不对它们实施安乐死。在贫穷国家,安乐死通常被残暴、血腥的屠杀所取代。

 

美国的经验:每年收容800万只流浪动物,对其中一半以上实行安乐死

美国拥有犬的数量仅次于中国,超过6千万只。

美国如何处置流浪犬?

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ASPCA,也译为爱护动物协会)统计,美国共有约5000个社区动物收容所(animal shelters),每年约有8百万只犬和猫需要进入动物收容所,其中约4百多万只实行安乐死(60%的犬和70%猫的)。对于咬过人的恶犬,往往执行注射死刑。如果长时间没有人领养或者有疾病,则全部杀死,称为shelter killing

进入收容所的犬和猫约一半由其主人放弃,约一半是被动物控制人员捡拾到的。

动物收容所用于每只犬或猫的平均成本是每年600900美元,包括基本食品、用品、医疗保健和培训等。对其中88%的犬和98%的猫进行卵巢切除或绝育。卵巢切除和绝育宠物的成本低于饲养犬或猫一年的成本。

 

中国将如何处置流浪犬?

是继续将它们送上餐桌?还是实施安乐死?

是分派给动物保护组织的成员们?还是大幅度提高税收,由国家进行包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570964.html

上一篇:候选疫苗安全性和效力的临床评价(疫苗接种史之八)
下一篇:印度的狗患:前车之鉴
收藏 IP: 219.140.175.*| 热度|

11 张骥 刘洋 肖振亚 吕喆 刘旭霞 何学锋 王春艳 张华容 anonymity luxiaobing12 disidailor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