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狂犬病暴露前预防接种:对象和好处

已有 33936 次阅读 2011-8-4 22:27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狂犬病, 预防, 对象, 接种, 暴露前

(一)    暴露前预防接种的对象

WHO(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发布的《狂犬病疫苗:WHO建议书》中明确指出,暴露前预防接种的对象是因居住地或职业而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毒的高危人群(例如从事狂犬病毒或其他狂犬病样病毒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兽医、动物工作者)。那些在狂犬病高危地区从事野外活动的旅行者,由于很难及时获得适当的医疗护理,所以无论停留时间长短,都应当预先接种疫苗。

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生活或旅行的儿童也处于特别的危险中。患狂犬病的人群中15岁以下儿童和少年所占比例平均可能高达40%。小孩接触狗的机会多,特别是男孩,可能更喜欢逗弄狗;他们往往缺乏自我防护的知识和能力;小孩身材较矮,咬伤更容易发生在头面部,后果往往更严重;小孩有时被狗咬伤还不敢告知家长。WHO提倡在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儿童和少年中进行狂犬病的预防性疫苗接种,以重点保护这一弱势群体。

在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关于狂犬病的各种反科学的信息,造就了一大批“恐狂症”患者。“恐狂症”患者往往特别怕狗,而他们在周围环境中又有不少接触各种狗的机会。他们对狂犬病的所谓“超长潜伏期”和 “间接感染”风险的心理负担特别重,没法排解,以致严重干扰了日常生活。这部分人也可预防性接种疫苗,疫苗可能起到心理和生理双重的预防或治疗作用。

(二)暴露前预防接种的好处

暴露前预防需要在第0721天(或第28天)共接种3针疫苗。

几乎所有预防病毒病的疫苗都必须提前接种才有效,即只能用于预防而不能用于治疗。因为疫苗是主动免疫制剂,接种后通常需要710天甚至更久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不过由于狂犬病毒属于慢病毒,在机体内的潜伏期通常比较长(从2周到6年不等,平均为23个月),所以人在被疯动物咬伤后,即狂犬病毒进入体内以后再开始接种疫苗,在多数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保护。狂犬病疫苗的作用在本质上也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只是因狂犬病潜伏期较长,在暴露后再接种疫苗通常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狂犬病疫苗是所有病毒病疫苗中唯一可在暴露后使用并且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有效的疫苗。

但狂犬病疫苗在暴露后使用也是有局限性的。少数狂犬病人潜伏期可能缩短至10天之内(主要是某些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病人)。所以WHO规定,在某些较严重暴露的情况下,必须在接种首针疫苗的同时接种价格昂贵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否则仍可能有生命危险。

RIG是一种被动免疫制剂,能在疫苗诱导产生足夠数量的抗体之前,在患者的暴露部位立即对进入的病毒产生中和反应,杀死病毒。

据美国CDC2008年发布的名为《人狂犬病的预防(Human Rabies Prevention)》建议书,狂犬病的暴露前免疫接种有3个方面的好处。

1.             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1-2针疫苗,就能迅速引发回忆性免疫应答反应,不再需要接种昂贵的RIG。这样可大大简化处置程序,减少就医次数,节约相关费用,同时能显著提高预防效果。

2.       暴露前接种可为暴露后处置延迟者提供部分免疫保护。

3.       暴露前接种可为正处于未意识到的狂犬病暴露风险之中的人提供一定的保护。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高风险人群或“恐狂症”患者在预防性接种了疫苗后就可在相当大程度上高枕无忧:以前可能存在的所谓“间接感染”都可以一笔勾销,不再存在潜伏期的问题;而且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不会因所谓“间接传播”而感染狂犬病;以后即使被真正的疯狗咬伤,暴露后处置可大大简化,生命更有保障。

前几年在德国曾有一个典型案例,可充分说明暴露前预防的好处,同时证明了狂犬病疫苗效力的持久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名后来才确诊的年轻的德国女性狂犬病人的内脏器官被移植给了4个人,接受移植者最后因狂犬病所致脑炎死了3人,而唯一存活下来的一名肝移植的接受者正是因为在童年时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

WHO并不提倡在人群中普遍开展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前接种,因为狂犬病即使是在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也仍然是一种相对而言非常罕见的传染病,其传播来源和传播途径都比较单一,进行暴露后预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100%有效。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人狂犬病的防治重点总的来讲还是应放在暴露后预防。但对于狂犬病流行地区的上述某些有较高风险或特殊需要的人,如能推广暴露前预防接种,预防狂犬病的效果会更好,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也是划算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471943.html

上一篇:抗体能清除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狂犬病毒吗?
下一篇:关于狂犬病风险评估的若干基本数据
收藏 IP: 219.140.1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