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狂犬病疫苗仅肌肉注射一针的免疫效果 精选

已有 7298 次阅读 2021-4-27 08:26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的研究人员于4月10日在专业杂志《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旅行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Efficacy of one-dose intramuscular rabies vaccine as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in travellers一剂肌肉注射狂犬病疫苗作为旅行者暴露前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见参考文献)。

该论文提供了狂犬病疫苗仅肌肉注射一针的免疫效果的宝贵资料。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可能进一步优化未来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案。

问题的提出:

目前的狂犬病暴露前预防(PrEP)指南建议使用多剂量疫苗。

WHO预防性接种原方案IM (肌肉内)0721(28)33,需时3周或4周

WHO预防性接种新方案IM (肌肉内)07天,22次,需时1

旅行前来诊所咨询的旅行者有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标准的预防计划。如果旅行者只接种1针疫苗,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免疫保护?

作者通过检测抗体对模拟暴露后预防(PEP)的反应,研究了一剂肌肉注射(IM)疫苗启动免疫系统暴露前预防(PrEP)的有效性。

试验方法:

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临床试验在澳大利亚的一个专业化的旅行诊所进行,涉及狂犬病暴露前和暴露后的干预措施

参与试验的成人(≥18岁)没有狂犬病疫苗接种史。

在第1次来访,确认血清阴性,并给予1剂0.5 mL IM(肌肉注射)狂犬病疫苗(Verorab,法国产品维尔博)。在第2次访问(第1次访问后60天),重复血清学检查,并于当天和3天后(第3次访问)再次给予模拟的PEP剂量(0.5 mL IM)(参与者实际上未发生暴露)。在第4次访问(第2次访问后7天)重复血清学检查。

结果:

共纳入94名抗体阴性的参与者(<50年岁的50人,≥ 50岁的44人)。在第2次访问参与者<50 ≥ 50年年龄组中抗体阳性(≥0.5 IU/mL)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8.0%和31.8%。在第4次访问时,所有参与者的抗体都呈阳性;参与者<50 ≥ 50年年龄组中抗体水平 > 4 IU/mL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2.0%和47.7%。

结论:

一剂IM疫苗作为PrEP对两个年龄组的免疫系统都是有效的,导致在开始模拟PEP后7天迅速产生抗体。

在开始旅行前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标准的PrEP计划,可以考虑将单剂注射作为短途旅行的替代计划,而不是根本不给旅行者提供任何剂量。

那些因各种原因只接种了1针疫苗者在2个月(60天)后大约1/3的人仍有足够的免疫保护作用(抗体水平≥0.5 IU/mL)。不同年龄组的人结果有差别,具体结果是:参与者<50岁年龄组 ≥ 50岁年龄组中在第60天抗体阳性(≥0.5 IU/mL)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8.0%和31.8%。

接种了1针疫苗后,在第60天时加强1针,63天时加强第2针,第70天时所有参与者的抗体都呈阳性(≥0.5 IU/mL);其中一部分人的抗体水平> 4 IU/mL,有充分的保护作用。但高龄组的抗体水平能达到此数值的人数要少得多,具体结果是加强2针后到70天时参与者抗体水平 > 4 IU/mL者在<5050岁年龄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2.0%和47.7%。

参考文献:

Deborah J Mills et al., Efficacy of one-dose intramuscular rabies vaccine as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in travellers, 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10 April 2021https://doi.org/10.1093/jtm/taab05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283929.html

上一篇:新冠病毒在单个宿主内的多样性被低估
下一篇:《狂犬病疫苗》(专著) 14. 问题与展望
收藏 IP: 72.199.180.*| 热度|

1 张永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