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已尽头,技术堪当先
热度 3 梅振华 2022-10-13 20:52
人们不是常说科学无止境吗,为何立此类似伪命题且易遭人反驳的结论性标题? 说“ 科学无止境 ”一般是从科学史的角度的一种推测,而我说“ 科学已尽头 ”,则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从科学领域已达到的程度本身的情况出发不得已得出的现实结论。 不过,这里说的科学指的是科学中最基础的基本粒子物理的自然科学领域而 ...
2143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对2022物理学诺奖的思考之二
梅振华 2022-10-10 10:46
2022 年的物理学诺奖授予了从事量子纠缠研究有关偏离贝尔不等式实验成果的三位科学家,由此想到近年来物理学领域新出现的颠覆性研究成果: 奥地利物理学家 Miguel Navascués 和西班牙物理学家 Marc-Olivier Renou 于去年 2021 年 9 月在著名杂志 Nature 发文 ,预言复数与实数希尔伯特空间的量子 ...
2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2022物理学诺奖的思考之一
热度 1 梅振华 2022-10-7 21:31
新近, 2022 年物理学诺奖颁给了法国的阿兰 · 阿斯佩 (Alain Aspect) 、美国的约翰 · 弗朗西斯 · 克劳泽 (John F. Clauser) 和奥地利的安东 · 塞林格 (Anton Zeilinger) ,以表彰他们在 40 年前后分别运用光量子纠缠特性实验验证了量子力学预言微观世界偏离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成果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 此前我在博 ...
192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请教〗墨子的科学种子为什么在我大古华夏淹没
热度 1 梅振华 2022-9-17 14:04
虽然紧密关联,但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两者不可混淆,不过是科学与技术相辅相成。没有技术的科学缺乏目的性意义,没有科学的技术则失去 前瞻性 导引;如无科学,技术犹如无头苍蝇各自零散、步履艰难、动行不远。 中国古代的技术可谓鼎盛先进!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唯有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出了个圣贤 — 墨子 (公 ...
169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关于天性与神学的一点思考
梅振华 2022-8-31 19:38
上期博文谈到: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神学确实道出了科学的终极原理。但,这是为什么? 这里说的“神学”泛指包括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和佛教在内的等诸多宗教,她们道出了:“ 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样简单明了的盖世金句、这样让人惊叹的终极科学 ...
189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是真的吗?
梅振华 2022-8-23 17:02
@ 杨振宁 @ 朱清时 @ 施一公 @ 陈平 早年爱因斯坦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当科学家登上一座高山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就坐在那里了! 这与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差不多一个意思。这里不探寻出处,而是探讨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的说法是真的吗 ?正确吗?其合理性在那里? 在我们建立的 B. Feng 新物理 ...
46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缺陷与后果
梅振华 2022-8-21 11:40
现在我们知道尊重科学渴望科学了。发人深省的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为什么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无缘?杨振宁先生思考过,给出了祸根于“易经”的答案,我是以为理解并表示支持,并由此进一步拓展分析。 科学的成果犹如万物生长,是自然而然的事;种子和土壤有了,适当的环境条件和规律时间后它们自然会作用成果 ...
25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超光速”是个极其严肃的科学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切莫轻言定调
梅振华 2022-7-26 20:01
近年来热门的量子纠缠通讯实验研究,使得“超光速”词条一时火爆。“超光速”声音铺天盖地、震耳欲聋,犹豫找到出口的泄洪,一发不可收拾,尽情释怀久违了的意愿情感,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有不超光速不罢休、超了光速才快意的情绪冲动。光速问题是科学是-非的关键,容易成为舆论焦点,参与操作容易引人注目,可以理解, ...
25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注意区分自由电子与束缚态电子
梅振华 2022-7-22 20:10
束缚态电子一般指的是受原子核约束的核外运动电子,而自由电子则指的是核外电子受激后脱离原子核约束而自由运动的电子。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为何本题设要强调加以区分?问题在于,此概念问的时候都清楚,不问时易疏忽、不加区分乃至导致观念混淆。 我想说的是“自旋”。自旋是束缚态的核外电子才具有 ...
50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叠加态的是与非
梅振华 2022-7-19 13:52
“叠加态”是个量子术语,经典物理观念对叠加态的含义及表述是不认同的、排斥的。如何能让人们以习惯的经典思维方式去理解量子的这个叠加态是科学普及工作的一项必要任务,这对即便是从事物理学工作的学者也或是有益。 于我而言,叠加态不但是应该认同,而且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微观世界里,“波-粒二象性”已是被普遍接 ...
429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1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