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XueB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LiXueBao

博文

亮点文章 《物理学报》2022年第23期

已有 805 次阅读 2022-12-21 23:5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微信图片_20221221234812.jpg


封面文章

强激光场驱动Ar原子电离中的隧穿延时

赵猛,全威,肖智磊,许松坡,王志强,王明辉,成思进,吴文卓,王艳兰,赖炫扬,柳晓军

物理学报, 2022, 71(23): 233203.

doi: 10.7498/aps.71.20221295

阿秒钟实验方案是当前研究原子分子体系的价电子在强激光场中隧穿延时问题的有效手段。基于阿秒钟方案,本文实验研究了Ar原子在800 nm椭圆偏振激光场中的光电子动量分布随激光光强的演化规律。理论上采用包含库仑场效应、非绝热效应、Stark效应、多电子屏蔽和极化效应的半经典模型对Ar原子的强场电离动力学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本文所研究的光强范围内,Ar原子的价电子在800 nm椭圆偏振激光场中隧穿延时上限为10 as。进一步分析表明,阿秒钟方案中,考虑多电子屏蔽效应对得到的隧穿延时影响最小,而考虑非绝热效应的影响最大。

微信图片_20221221234823.jpg

图1 (a) 实验测量的Ar原子光电子动量分布,激光波长800 nm,光强1.5×1014 W/cm2,椭偏率0.7,插图标识出激光场偏振面的长轴和短轴方向;(b) 黑色方框表示从(a)中提取的Ar原子光电子角度分布;(c) 半经典理论计算的光电子动量分布,激光参数与(a)相同;(d) 黑色圆圈表示从(c)中提取的Ar原子光电子角度分布. (b)(d)中的红色曲线代表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数据的拟合结果


同行评价

强场下原子的隧穿电离是否存在时间,是近年来非常有争议的一个前沿研究话题。十多年来国内外不少研究小组在各种不同的假设前提条件下,得出了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结论。本文作者比较全面的考虑了隧穿电离中库仑相互作用、非绝热效应、多电子屏蔽和极化效应以及斯塔克效应,通过对比考虑上述影响后的数值模拟结果实验测量和结果,给出了自洽的氩原子隧穿电离上限时间。这个结果对该领域而言是及时的,并有助于进一步澄清不同的物理效应对隧穿电离时间的影响。论文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合理,数据能相互支撑,结论对澄清本领域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原文链接    PDF

观点和展望 

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研究进展

王宁,王保传,郭国平

物理学报, 2022, 71(23): 230301.

doi: 10.7498/aps.71.20221900

硅基半导体量子点自旋量子比特因具有相干时间长,可控性好,以及与现代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相兼容等特点,成为有望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的潜在候选体系之一,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在硅基材料性质,量子点制造工艺和结构以及量子比特操控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在自旋量子比特的高保真度态初始化和读取、单比特逻辑门和两比特逻辑门保真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实现了单比特以及两比特逻辑门保真度超过99%的重要突破。本文将简要介绍硅基半导体量子点的基本概念,着重讨论在提高单比特以及两比特门操控保真度过程中采用的最新技术手段,最后简要讨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微信图片_20221221234829.jpg

图1 三种主要的硅基半导体量子点实验装置图 (a) Si/SiGe异质结四量子点装置图;(b) SiMOS双量子点装置图;(c) 硅中掺31P原子量子点装置图


同行评价

本文在介绍硅基自旋量子比特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硅量子点高保真比特门操控上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中的技术手段,包括同位素纯化、虚拟电极、脉冲波形优化、GST分析、对称操作、消除非共振效应等,对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有着相应的参考价值,也能帮助其他研究方向的读者快速了解硅基量子计算基础及前沿。

原文链接    PDF


综述  

基于MgO磁性隧道结的五种隧穿磁电阻线性传感单元性能比较

韩秀峰,张雨,丰家峰,陈川,邓辉,黄辉,郭经红,梁云,司文荣,江安烽,魏红祥

物理学报, 2022, 71(23): 238502.

doi: 10.7498/aps.71.20221278

磁性隧道结经过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已成功应用于磁存储、磁传感、磁逻辑等多种自旋电子学器件中。磁传感是利用磁性隧道结的自由层和钉扎层之间特殊的磁结构来实现隧穿磁电阻(TMR)随外加磁场变化而呈现的线性输出。迄今为止,人们基于MgO磁性隧道结已经研发出五种TMR线性传感单元,分别是人工间接双交换耦合型、磁场偏置型、面内/面外垂直型、超顺磁型的TMR线性传感单元。本文梳理了这五种TMR线性传感单元并对它们的磁传感性能进行了系统比较,为人们探索和发现磁敏传感器的相关应用提供了帮助。

微信图片_20221221234834.jpg

图1  MTJ材料结构,TMR线性传感单元和TMR磁敏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关系图


同行评价

本文很好的概述了基于单个MTJ的线性传感单元的结构、机理和性能,分析讨论了不同类型结构的不同应用场景和表现,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推动磁传感的实际应用。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外加电场作用下的壁面约束衰亡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非平衡输运特性

汪耀庭,罗岚月,李和平,姜东君,周明胜

物理学报, 2022, 71(23): 232801.

doi: 10.7498/aps.71.20221431

以光致电离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输运为主要研究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位于两平行极板间的等离子体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带电粒子非平衡输运特性,给出了不同等离子体初始参数分布条件下电子对外加直流电场的瞬态响应特性,包括瞬态响应过程中的电子损失量和振荡频率的理论表达式,以及对离子引出通量和引出时间产生电子温度效应的临界电子数密度的表达式。粒子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外加直流电场叠加射频电场作用下的离子引出过程一维粒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有射频电场存在的情况下,离子引出过程存在明显的共振现象,且在共振频率处离子引出通量显著提高;在本文所研究的特定工况下,发生射频共振时的离子引出时间缩短到了单纯采用外加直流电场时的5.8%。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外加射频电场一方面加热了电子,提高了离子稀疏波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则加剧了电子振荡,增大了电子损失,抬高了等离子体电势,从而最终提高了离子引出通量、缩短了离子引出时间。

微信图片_20221221234849.jpg

图1  初始电子振荡不同阶段的电子数密度分区示意图 (a) 阶段I;(b) 阶段II


同行评价

该工作以光致电离等离子体离子引出为研究背景,基于平行板结构的离子引出平台,探究了等离子体在外加直流、射频电场下,电子的动理学特征和离子的引出特性。理论分析结合粒子模拟,揭示了在直流工况下,初始电子的瞬态行为、温度效应的临界电子密度以及本征电子振荡频率对尺度d/L的依赖关系。在直流基础上叠加射频电场,证明了射频电场对电子的加热作用,将大幅增强离子的引出效率。本研究对于理解离子引出的物理过程、提升离子引出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基于纳米光纤的光学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腔内模场的表征

胡裕栋,宋丽军,王晨曦,张沛,周静,李刚,张鹏飞,张天才

物理学报, 2022, 71(23): 234203.

doi: 10.7498/aps.71.20221538

光学法布里-珀罗(F-P)谐振腔、粒子、微纳机械振子三者结合的复合腔光力学系统在基本物理问题、量子信息、精密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中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将纳米光纤置于光学F-P谐振腔的腔模中,探究了纳米光纤对光学F-P谐振腔精细度的影响,并通过测量纳米光纤引起的光学F-P谐振腔内腔损耗随纳米光纤位置的关系直接获得光学F-P谐振腔的腰斑半径,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光学F-P谐振腔腔内模场分布的无损表征。此方法可以用于在纳米光纤表面装载的发光粒子与光学F-P谐振腔耦合的精确控制,也为集合光子、粒子、声子的复合腔光力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微信图片_20221221234855.jpg

图1 (a) 理论模型结构示意图,灰色阴影表示高斯光束,红色阴影表示高斯光束在径向光功率密度分布,蓝色长棒表示纳米光纤;(b) 光学F-P谐振腔的精细度随纳米光纤在y轴位置的变化关系的模拟结果,红色三角块为纳米光纤造成光学F-P谐振腔的内腔损耗,蓝色实线为光学F-P谐振腔腔内高斯光束的强度分布,橙色圆点为光学F-P谐振腔精细度


同行评价

该文将纳米光纤放置于光学 F-P 谐振腔中,探究了纳米光纤对光学 F-P 谐振腔精细度的影响,并由此拟合得到光学 F-P 谐振腔的腰斑半径,与理论计算结果有较高吻合性。根据上述方案又进一步测量了光学 F-P 谐振腔轴向不同位置的光斑分布,为光学 F-P 谐振腔腔内模场的表征提供了一种有效、无损的测量方法。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等离子体鞘套宽带微波反射诊断方法

杨敏,王佳明,齐凯旋,李小平,谢楷,张琼杰,刘浩岩,董鹏

物理学报, 2022, 71(23): 235201.

doi: 10.7498/aps.71.20221179

飞行器再入过程中会产生一层包裹在其表面的等离子体鞘套,导致通信质量恶化,甚至中断,形成“黑障”现象。多年来“黑障”问题一直困扰着航空航天行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对等离子体鞘套测量上的局限导致对通信传输环境认知不足。所以,实现鞘套参数的在线原位测量是高超声速飞行器“黑障”问题研究中的关键。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再入等离子体鞘套诊断的宽带微波反射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宽带微波反射数据与等离子体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诊断频点选择。再利用所选有效频点的反射数据反推得到等离子体参数,实现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的同时诊断测量。建立仿真模型并搭建实验平台,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地面实验验证,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对再入飞行器或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等离子体鞘套实时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221221234901.jpg

图1  带有等离子体鞘套的等效传输线路的计算模型


同行评价

作者团队设计了一种用于测试诊断再入等离子体鞘套的宽带微波反射方法,该方法可实现等离子体密度及碰撞频率的同时测试诊断。通过建立CST数值仿真模型以及搭建实验测试诊断平台,对仿真计算结果及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再入段飞行器或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实时诊断提供理论支撑。

原文链接    PDF


综述   

高导热聚酰亚胺电介质薄膜研究进展

查俊伟,王帆

物理学报, 2022, 71(23): 233601.

doi: 10.7498/aps.71.20221398

电子器件高度薄型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复合材料内部的热量积累,严重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如何实现电介质材料快速且高效的导热散热已成为影响电子设备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聚酰亚胺本征导热系数较低,限制了在电气设备与智能电网等领域中的应用,发展新型高导热聚酰亚胺电介质薄膜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机制,概述了近年来导热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导热填料、界面相容、成型工艺对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最后结合导热聚酰亚胺复合电介质材料未来发展的需要,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微信图片_20221221234910.jpg

图1  PI薄膜材料的应用


同行评价

本文介绍了电介质材料的热传导机制,概述了近年来导热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导热填料、界面相容、成型工艺对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展望了未来导热聚酰亚胺复合电介质材料的发展方向及拟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导热复合材料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原文链接    PDF


《物理学报》2022年第23期全文链接:

https://wulixb.iphy.ac.cn/custom/2022/23

图片

《物理学报》2020—2022年电子期刊,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微信图片_20221221234916.jpg



专题精选

(上下滑动浏览)

低维材料的新奇物性(II) 

非厄米物理前沿(II)

面向类脑计算的物理电子学 (I)

非厄米物理前沿 (I) 

低维材料的新奇物性 (I) 

二维材料的宏观制备

固态单量子体系的调控与应用 

纳米工程和热物理(II)

微纳光电子与激光

太赫兹生物物理

非平衡量子多体系统(I)

纳米工程和热物理(I)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

热电材料及应用物理

原子制造: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III)

等离子体物理及其材料处理
超短超强激光等离子体物理
原子制造: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II)
原子制造: 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I)
超导及其应用
固态电池中的物理问题
百岁铁电: 新材料、新应用
太赫兹自旋光电子
低维材料非线性光学与器件
柔性电子
光学超构材料
电介质材料和物理
超材料
探索凝聚态中的马约拉纳粒子
载能离子束技术
统计物理和复杂系统
非线性物理
拓扑物理前沿与应用
纪念黄昆先生诞辰百年
拓扑经典波动
磁斯格明子专题

多铁性:物理,材料及器件专题

精密测量物理专题

铁基高温超导发现十周年

软物质研究进展
水科学重大关切问题研究
量子相干和量子存储研究进展
冷原子-分子物理
等离激元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钙钛矿光电器件与物理
超导和关联体系研究进展
新型太阳能电池
太赫兹物理
软物质研究进展
超快强激光驱动的原子分子过程
拓扑绝缘体
高压下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研究进展
光纤传感
电磁波衍射极限
非晶物理研究进展
与硅技术融合的石墨烯类材料及其器件研究
硅基光电子物理和器件
计算物理的近期发展和应用
量子精密计量与操控
液晶光学及应用
庆祝南京大学物理学科成立100周年
表面低维结构的电子态调控
癌症生物物理


特邀综述精选

(上下滑动浏览)

稳态微聚束加速器光源

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材料相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人工微纳结构增强长波及甚长波红外探测器

后摩尔时代的碳基电子技术:进展、应用与挑战

凝聚态体系中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研究

基于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的气体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齿鲸生物声呐目标探测研究综述

褶皱状蜂窝结构的单层二维材料研究进展

从“魔角”石墨烯到摩尔超晶格量子模拟器

石墨烯在金属表面防腐中的应用

从高质量半导体/超导体纳米线到马约拉纳零能模

霍尔天平材料的多场调控

飞秒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最新进展

磁场中拓扑物态的量子输运

转录机器: 绳上舞者

论材料非晶形成中的焓与熵: 竞争亦或协同?

二维材料热传导研究进展

齿鲸生物声呐发射特性与波束调控研究

自组织结构的控制: 从平衡过程到非平衡过程

层状手性拓扑磁材料Cr1/3NbS2的磁学特性

膜间相互作用、开弦对产生和增强效应及其可能的实验探测

基于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技术的高分辨率磁畴成像研究

非晶态物质原子局域连接度与弛豫动力学

Verwey相变处Fe3O4的结构、磁性和电输运特性

纳米光学辐射传热: 从热辐射增强理论到辐射制冷应用

拓扑材料中的超导

基于聚焦离子束纳米剪纸/折纸形变的三维微纳制造技术及其光学应用

腔自旋波混合系统的研究进展

微纳尺度体点导热的拓扑优化

声学超构材料及其物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超快脉冲激光器

重费米子材料与物理

在人工拓扑超导体磁通涡旋中寻找Majorana零能模

具有变革性特征的红外光电探测器

二维极化激元学近场研究进展

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薄膜的洁净转移

复杂声学环境中人耳附近空间有源降噪研究

利用光谱和质谱成像技术实现指纹痕量检测

类KBe2BO3F2结构硼酸盐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

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进展

二维有机拓扑绝缘体的研究进展

核壳结构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性能

高温压电材料、器件与应用

无衍射光束的产生及其应用

基于光量子态避错及容错传输的量子通信

双连续型乳液凝胶(Bijel)的研究进展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探索


观点和展望精选


  相互作用费米子的量子模拟
  钒基笼目超导体
  当代理论物理发展趋势之我见


青年科学评述精选

(上下滑动浏览)

面向先进光源线站等大科学装置的低温X射线能谱仪原理及应用进展

基于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同质结的光电探测器

里德堡原子多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液相外延层层浸渍组装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及其物理性能

自旋轨道耦合量子气体中的一些新进展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柔性基底体系的模型与应用

新型助熔剂助力铁基超导1111体系单晶生长和物理研究

《物理学报》在淘宝店和微店上线,扫码即可购买过刊和现刊。


微信图片_20221221231650.jpg       微信图片_20221221231657.jpg


微信图片_20221221231706.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7348-1368746.html

上一篇:亮点文章 《物理学报》2022年第22期
下一篇:阿秒物理(I) 《物理学报》专题
收藏 IP: 36.143.7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