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decisive role of adsorbed OH* in low-potential CO electro-oxidation on single-atom catalytic sites Yang Li, Xian Wang, Ying Wang, Zhaoping Shi, Yuqi Yang, Tuo Zhao, Zheng Jiang, Changpeng Liu, Wei Xing*, Junjie Ge* Carbon Energy DOI: 10.1002/cey2.310
研究背景 在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过程中,鉴于目前大部分H2 是通过天然气重整生产的,这导致CO 杂质不可避免。而CO 会造成阳极催化剂的严重毒化现象。CO 电氧化(COOR)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置研究。在COOR 过程中,CO 的吸附性质讨论很多,而水仅被认为是提供OH* 的促进剂。然而,OH* 的反应性可能会以更显著的方式影响催化活性。因此,观察和探究OH* 的作用以推动催化机理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邢巍研究员和葛君杰研究员,针对COOR 过程中吸附活性物种OH* 反应机理不明确的问题,理性设计并精确制备了同种单原子Rh 金属中心但不同配位结构的催化剂,以确定OH* 的反应性。ToF-SIMS 表明,RhN4 结构碎片来源于RhN4Cy 碎片。尽管CO-TPD 和DFT 计算证明,RhN4 结构和RhC4 结构上的CO* 吸附强度几乎一致,但是电化学测试表明,Rh/N/C 催化剂具有优异的CO 电氧化性能,甚至在以纯CO 驱动的燃料电池中也达到了189 mW cm-2 的功率密度。而Rh/C 催化剂虽然具有相似的单原子分散性质和CO 吸附特性,但是COOR 性能却差得多。直接光谱结果和DFT 计算结果都说明,RhN4 位点上的OH* 比在RhC4 位点上的OH* 更快地被消耗,说明OH* 在RhN4 位点上更活跃,可归因于其在RhN4 位点上的吸附强度更弱。该成果以“The decisive role of adsorbed OH* in low potential CO electrooxidation on single-atom catalytic sites”为题目发表在Carbon Energy 上。
研究亮点 1. 利用XAFS 和ToF-SIMS 证实Rh-N 配位和Rh-C 配位的存在。 2. 通过对催化位点的局部配位结构进行可控调节,揭示了活性位点上OH* 吸附强度在CO 电氧化性能中起主要作用。 3. 为精准构建和识别催化活性位点的配位环境提供了可能,并加深了对结构-活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图文解析 图1. 前驱体和催化剂的表征
图2. 电化学结果和吸附性质
图3. 原位拉曼和DFT计算 相关论文信息 论文原文在线发表于Carbon Energy,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 论文标题: The decisive role of adsorbed OH* in low-potential CO electro-oxidation on single-atom catalytic sites 论文网址: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ey2.310 DOI:10.1002/cey2.310 往期推荐 / 1 兰州大学彭尚龙&马飞Carbon Energy:具有优异电化学合成H2O2性能的石墨相氮化碳基超低铂含量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9 0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