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虚无,灼见真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hqtt 跨界真中医的教研医之路

博文

从美国政府支持构建针灸图谱数据库说起

已有 480 次阅读 2024-2-7 00: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昨天(2.6),我作为中国针灸学会某专业委员会委员收到了来自美国针灸届的一则调查邀请,这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国家补充和综合健康中心(NCCIH)在2022年发起的若干项关于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之一,其中编号RFA-AT-23-005用于支持以穴位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相关内容建立开放访问存储库和数据库,研究周期为5年,现在已经完成了前期基本研究工作,特来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该研究前期基本工作内容总结已发表论文如下:

Vitaly Napadow, Richard E. Harris, and Karl G. Helmer.Birth of the Topological Atlas and Repository for Acupoint Research.Journal of Integr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Dec 2023.769-773. http://doi.org/10.1089/jicm.2023.0592

调查的基本背景可以用这个美国问卷星的截图来表示

微信截图_20240207003937.png

可以看到,美国政府想构建一个网站,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看到一个3D人,有关穴位的信息可以在这个3D人身上显示,通过选择穴位可以探索穴位的生理信息和与这个穴位相关的临床研究内容,包括可以治疗的疾病以及穴位的安全性等。

从目前公开的研究任务书上,我发现美国人对这个数据库构想的还是比较周全的:

1. 本体发展:穴位术语的发展(使用东西方的穴位命名系统)和穴位的解剖学描述。2. 穴位图谱开发:穴位图谱将包含样本体(人类和动物)中穴位的 3D 表示,包括与解剖结构(肌肉、神经、血管)的相对位置。数据来源主要为:全身成像数据(来自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成像 (MRI) 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应使用并使用成像分析工具/软件程序进行处理。示例包括原始数据 (.DICOM 文件)(卫星图像)或后处理解剖模型(离散模型)。3.所有注释成像数据都应构建为样本 3D 人体图像中单个像素的 x,y,z 坐标。3D 坐标系应为所有穴位使用通用原点 (0,0,0) 参考点。4.穴位图谱应包含精心挑选的穴位,用于 NCCIH 高度感兴趣的指征。5.所有穴位解剖位置都应描述并纳入穴位图谱。6.穴位数据仓库开发:整合来自与针灸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或出版物的穴位解剖数据。7. 综合穴位数据库系统开发:将穴位图谱和存储库与现有生理数据库集成。识别或开发适当的生理数据库。潜在合适的数据库包括刺激外周活动以缓解疾病 (SPARC计划)、通过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进行大脑研究 (BRAIN计划)、人类生物分子图谱计划 (HuBMAP计划)。将生理数据库整合到开发的穴位图谱/存储库中。用于数据搜索、分析、本体查询和数据挖掘的集成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我本着不当卖国贼和天下中医是一家的观点,给他们提了点建议。

顺带提一句,这个项目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教授Vitaly Napadow博士负责,美国政府提供的经费是1,197,241美元,约900万人民币。

知识图谱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针灸图谱我在若干年前就想做,一直得不到支持,看到美国人这么​能干,我很眼红。据我所知,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能综合古今知识的穴位数据库,而且关于穴位的生理学研究数据目前公开的也不是很多,能实现便捷查询的网站或者软件也非常少,功能都比较局限​。

我在读研的时候就对针扎到穴位里面到底是啥样非常好奇,毕竟一针扎下去能扎到什么除了传统认识的“气”和经络外,针灸穴位的实质还是令人充满了遐想。后来发现黄龙祥先生早就拿自己一家三口做了实验,已经出了一本书,买来看了一下觉得还差点意思,美国人搞的这个东东非常符合我当年的研究设想,现在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医常见疾病的方药图谱研究上,看来得尽快把针灸腧穴的内容做起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420864.html

上一篇:一封撤稿信
下一篇:2024(甲辰)全年气化形式预测
收藏 IP: 221.223.103.*| 热度|

2 农绍庄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