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ijj09 一仍需慎思笃行的小硕

博文

关于小马哥选举获胜的一些思考

已有 3504 次阅读 2012-1-15 21:24 |个人分类:时事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民主, 马英九, 台湾选举

    昨天和很多人一样,看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过程,很高兴最后看到小马哥赢了。不为什么,就是讨厌蔡英文的否定“九二共识”,虽然不是很爱国,但还是渴望着两岸同胞能够携手进步,共同发展。
    以前对台湾的认识,大多是对台湾政治的认识(当然阿里山,日月潭是小时候就学过课本)。主要是因为那时候获取新闻渠道有限,而电视和报纸上报道的也基本是台湾的混乱政治。印象最深的好像就是,在“阿扁”主政时期,台湾的什么“立委”们居然在“议会”上大打出手,这和当时的日本政坛有的一拼。随着了解到台湾的新闻渐渐增多,才知道台湾政坛和美国政坛有象有驴一样,有蓝有绿。不过当时很难理解什么是蓝什么是绿,当时理解是不是选举时带“绿帽子”和带“蓝帽子”以示区别,或者代表什么“左倾右倾”啥的。后来,在大学里有幸被学校选为学生代表,赴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才对台湾有了另一面的了解,台湾的大学生其实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有条件上网后,对台湾的了解变得立体,也更加关注。很高兴看到小马哥当选地区领导人后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两岸的交流不断加深,所以对小马哥的印象很好。而对MJD的印象基本上是被李登辉、陈水扁等人所定格了,认为MJD是不折不扣的民族异类。对于这次选举,看了很多网络媒体报道,也看了很多论坛里发表的意见,看到很多人为台湾的民主在欢呼,在鼓掌。通过这些年网络的熏陶,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在肯定大家想法或观点的同时,也想说说自己不同的意见。
    1,咱们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真正深刻吗?我想未必。这几年大陆经济大发展,社会矛盾大爆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变得“愤青”,为“民主”呐喊。以为实行“中华民国”的“民主”乃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就能解决目前所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我想大部分年轻人之所以这么想,是和我一样,通过网络,或者亲身经历了解到大陆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民众的权利和尊严被无情的践踏,而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似乎民众就是安居乐业,不会遇上“强拆”,“上访被截”,“超载校车”。以为这些西方国家的好全是民主带来的结果,而大陆出现这样的结果完全是因为体制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根据逻辑学原理,或许可以由这个因推出那样的果,但是对于一个果,其原因也许是不一样的。我们总说咱们在各个领域落后人家多少年,那咱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落后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吧?虽然咱们经济总量上去了,但各个经济指标以及社会发展指标都还远远落后,以一种落后的社会发展状态去要求其具有超前的文化的状态,不是很现实,虽然有可能,但不能强求。
   2,台湾的“民主”在为民众谋福祉方面提供了保障,但对台湾的社会发展并不是始终有利的,换句话说,不同的执政党带来不同的施政纲领,其施政方式的改变必定会使社会发展呈现螺旋上升或者说波动状态,这就难免使得社会发展难免会走很多弯路。况且每个执政党其目的还是在于统治,除了民生问题需要它去解决,很多政治因素及问题需要它去面对,这就不免使它在施政时也要为其各种利益的取得而牟利。这种牟利行为并不一定能为百姓带来福祉,有些条件下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当然理性看来,台湾的“民主”在赋予民众的监督权方面比大陆方面做的好百倍千倍,在民众行使公民权方面更加实在、更加有效。个人理解,倘若在这种基本“民主”能保证的前提下,再让民众决定施政纲领(也就是把执政党的行政纲领决定权也交给民众),这或许能使社会发展更加顺利。此次“两英”选举,小马哥打“两岸”,“经济”牌,而蔡英文打“内政,民生”牌,都是它们擅长或者让民众满意的一面。在面临选择时,相信很多民众不会去思考什么博弈论,而是从自身或者从家庭、社区发展出发,去选更有利的一面,但他们内心也许更期望的两方面能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3,台湾的“民主”选举在目前的大陆是很难实行的,原因大家都清楚,模式或许较好,但照搬很难。不论各种选举花费高昂外,就小马哥在参选期间的拜票就够他累的,台湾地区不大,可以拜遍台湾每个乡镇,倘若放到大陆,那要拜遍每个地级市都很难。即使拜遍了,估计也没多少心力去想什么施政措施了。“拜票”是领导人亲民,了解基层很好的一种方式。但大陆的官员下基层视察大多队伍浩浩荡荡,百姓夹道欢迎,不仅劳民伤财,也不能真正了解到民众真正的情况。就以多年前江总书记视察俺们镇时,为了不给书记丢脸,把几个村的鸭子赶到一个池塘,说是养鸭大户养的。进的农家也是镇里早就安排好的,至于跟总书记聊天的内容有没有安排我就不知道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77-529223.html

上一篇:比日本更残暴的民族
下一篇:成长道路上的选择
收藏 IP: 59.66.11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