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mi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mingduan 绝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博文

思考与行动——孙悟空与唐僧的隐喻

已有 998 次阅读 2024-2-20 15:50 |个人分类:察人察己|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前几天看到一个说法,今天想来还是觉的很有意思,记下来。

《西游记》中孙悟空明明一个筋斗可以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带着唐僧直接飞到西天,而是要跟着唐僧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路走着去西天?

这个问题,我想我小时候也大概想过。以前经常可以看到六小龄童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但是从头到尾一集不拉地全看,倒是没有过。小说更没有全本读过。我有一个印象,大概意思是说,如果孙悟空等一众徒弟通过自己的法力,带着唐僧走捷径,那唐僧是取不到真经的。他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难才能取得真经。反正故事就是这么设定的。那就只好这样了。

现在有很多说法,说《西游记》小说虽然是一部神话故事,但是其中包含了很多隐喻,这些隐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生哲学的反映。既然是隐喻,那么自然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和理解就会不同。

最近看到一个说法,我听了感觉很佩服。他说,唐僧师徒看起来是4个人,其实反映的是1个人的不同组成部分。其中,孙悟空看起来法力无边,一个筋斗云就可以飞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般变化。他其实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思想。思想当然可以天马行空。唐僧呢,肉眼凡胎,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双脚——最多再借助马匹来行走。他其实是一个人的身体,身体是所有想法和念头的实际和唯一执行者。

所以,在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看,精神必须要与身体相配合。精神不振,身体行动会迟缓低效;精神过于天马行空、想象不切实际,身体也吃不消爱莫能助啊。所以有一句话说,我们坚决不要做“精神上的巨人、身体上的矮子”。这当然是指有想法没行动的极端。

而《西游记》中,代表思想的孙悟空和代表身体的唐僧不是也反复拉扯吗?早期的矛盾,孙悟空的各种天马行空和唐僧的不理解不配合,这就代表有想法没行动。后来的矛盾,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唐僧的肉眼凡胎屡屡被骗,这就代表着思想和身体的努力方向不一致,身体的羸弱拖了思想的后腿。再后来,唐僧终于认可孙悟空对其言听计从了,但是孙悟空又生出叛逆思想来,不服这个不服那个(比如第一次取到假经),这就代表着身体上的行动力跟上来了,但是思想上的判断和方向出了岔子。最好的状态,是身体和思想相互协调。

对于普通人,我最常犯的错误,是有想法没行动,每天精神上天马行空但是身体上就是不执行、不付诸行动,那么一切的努力不过是空想。第二类错误大概就是所谓的志大才疏了。这其实是身体在努力跟上,但是思想上的想法不切实际。结果呢虽然身体很努力,行动很给力,但是努力并不见成效,这是因为精神上的认识脱离实际了。

作为具体的人,首先要有行动,懒着不动是不行的。是否有行动是很好判断的。至于精神,你的思考是否正确?那需要行动来检验。天马行空的思考需要吗?当然需要,就好比我们需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是这不应该是思考的全部。远大的目标要分解成一步一步可行的方案来指导具体的行动。如果远大的目标不能被分解为行动方案,那还不如只考虑眼目前的事情呢。因为没有对眼前困境解决的思考,就行动不起来。

不过关于远大目标的思考,总还是要有一些。就像流行的话说,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6370-1422354.html

上一篇:两部电影的观感,以及关于流量的往事
下一篇:儿子的作文:这样的人让我肃然起敬!——兼谈电影《横空出世》
收藏 IP: 221.236.157.*| 热度|

11 宁利中 尤明庆 孙南屏 孙颉 郑永军 郭战胜 胡泽春 李学宽 汪运山 王从彦 杨民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