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fycyy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xfycyyhang

博文

科学研究无禁区,科学传播需谨慎 精选

已有 9686 次阅读 2017-7-2 18:3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传播,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无禁区,科学传播需谨慎

一些人包括少数科学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容易将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两者混淆在一起。为讨论这两者的异同,在此还是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来表述。因为科学传播广义而言包括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这两个概念,而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相对容易区别。

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这两者在科学知识成熟度、传播方式、传播效果来看是有区别的。就科学知识而言,我们知道,科学界对科学研究不设禁区,但对科学普及而言就不同了,在我国《科普法》中对其内容是有所规定的,就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四科”,“科学知识”是受后三科制约的,如果不受制约,那么只要有人认为是“科学知识”就可以普及了,其对大众误导造成的历史后果,我们记忆犹新。在我国曾经不受制约的“科学知识”“普及”事件也不在少数,大家家共知的有特异功能宣传、“水变油”闹剧等。为此,成熟的科学普及应是“取得学界共识的科学知识”,它们的识别方法之一就是满足“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条件。《科普法》是我国100多年科普经验的凝炼,特别是对一、二十年前特异功能在社会无限地广泛宣传,其中也有少数科学家参与,其社会后果是严重的。

当然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的区别还不限于上述内容,比如科学研究追求的是深度,科学普及追求的是广度;科学研究的初始目的是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科学普及的目的在“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纠错机制上,科学研究通过学术交流等方式,具有自我纠错机制,而科学普及作为单向的传播不具有这种机制等等,混淆科学这两翼有害无益,它们的传播机制不同、目的不同。一、二十年前特异功能宣传产生的严重后果我们不应忘记。2002年公布施行的《科普法》虽然科学界认为还有待完善、深化,但在什么知识可以普及什么不易普及上,我们是有历史教训的,这也是我国出台《科普法》的重大意义之一。

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这两者之所以有时被混淆,往浅里说是不能区别它们的异同,往深的说是科学文化的不足。今天讨论科学文化时,看来有必要将科学文化细分为科研文化(或称为学术文化)与科普文化,笔者见识尚浅,在此仅仅是抛砖引玉而已。不当之处,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292-1064201.html

上一篇:科学家不能拿学术规范开玩笑
下一篇:已经发表出来的论文意义何在 --对“一种学术承认”观点的讨论
收藏 IP: 110.215.48.*| 热度|

9 肖建华 史晓雷 文克玲 彭振华 曹建军 杨学祥 xiyouxiyou shenlu loyalSciencef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