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huanghu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huanghui

博文

我们对“五行”误解太深

已有 1803 次阅读 2019-4-15 10:11 |个人分类:中国医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五行, 感应, 关联性, 系统

 

小草知道风,它知道春天的风带来了温暖,夏天的风带来了酷暑,秋天的风带来萧瑟,冬天的风带来了寒冷。它享受一年中所有的季节,每个季节都能够为它带来它本身的时态特征,每个季节它都要绽放它自身独特的象征。它以自己的时态特征诠释和关联着一年四季运行的时空属性,它荡漾在一年四季的爱意里,它的生命成长和变化不折不扣地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的节奏,呈现出一个完整、系统、时空有序的自组织过程。

小草没有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它不需要将感觉信息传递给某个中枢控制系统,也不需要等待中枢传达反应信号指令,但照样敏锐地感应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照样以整体的方式、极其精确地做出与春夏秋冬季节变化相对应的生长收藏同步反应,实现自创生、自组织、自相似、自生长、自适应等生成形式。

小草没有首领,不需要思想的交流和行动的服从,但所有小草的空间形态转换总是精准地同时间节律的绵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严密对应、严丝合缝、步调一致。何止小草,所有的作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何尝不是如此?

 

1、生命由谁做主?

作为一种过程,生命的空间形态转换之所以要与时间节律的绵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严密对应,一定存在着将这种空间形态的转换与时间节律的绵延以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对应、整合、关联、内化起来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得生命在适应世界变化的过程中保持着整个系统来适应世界,即各个器官、组织、肢体、五官等局部都是作为母体系统的有机部分,共同感受世界、交互信息和表达状态。

生命不是一个封闭世界,而是开放系统。一粒种子,宇(空)宙(时)要让它变成绿色的、有枝叶的、开花结果的,它在季节的变化过程中也“要”变成绿色的、有枝叶的、开花结果的,而不是它“会”变成绿色的、有枝叶的、开花结果的。生命由不得你自己,你无法提前做好准备。就像每个小孩子到时候就要换牙,而不是会换牙;每个女孩子到时候就要来月经,而不是会来月经。一个小孩子他不可能说我现在不想换牙,等我想换的时候再换吧;一个女孩子她也不可能说我现在不想来月经,等我想来的时候再来吧。你到时候就要吃饭、要排便,而不是你会吃饭、会排便,生命有哪一样事情由得你做主?对于生命来说,“道”的源头是性,根本是命。“命”就好比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令,大自然将命赐予给生命,就是给生命下了一道无条件接受自己生命而且应当完美实现生命价值的令。“性”则是反映和表达大自然规律与法则的理,而“命”抒发的便是天道自然的性。

生命感应世界,感应世界的时间、方位、气候、物象、光暗、寒温、声音、气味等信息,信息源来自皮肤的触觉、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的味觉等不同感受器。同时,生命要对来自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许多传感器信息源的信息数据加以关联和整合,并做出精确的估计和完整的评价,以便对信息情况适时地自动生成反应和综合处理。

生命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现成的答案,各种器官及其性能都是在与天地万物相感应中呈现出来的自组织状态,而不是你事先就有现成的器官,也不是器官事先就固有什么现成的性能,器官及其性能只不过属于我们认知规范的概念。生命一直在变化、流动着,你所看见的、听到的、嗅觉的、品尝的、触感的以及你因此自动生成的反应,都是与世界连贯为一体的。诚如王阳明所谓:“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2、天地人融通“合一”

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母体与局部的关系,还有其空间上的广延性和时间上的绵延性,这种空间上的广延性是与时间上的绵延性有机连贯的。即春天发芽,夏季长出枝叶,具有前后相继性;而不会春天结出果实,夏季发芽。也就是说,同一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或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必定经过了时间的绵延。因此,感应而发生的变化,其变化及能量的传输就不是简单的物质层面上的物理、化学反应。感应的特点可以理解为阴阳极性交感的磁场效应,形成的感应势能以一种电磁波的势能形式传递,表现为“感”的发送端和 “应”的接收端之间的解调以及属性关联效应的高频调制。势能以磁场耦合的方式实现传输,共振为最高效率,即“感”的发送端和 “应”的接收端之间两个振动频率相似。

物质世界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的产生、演化、发展和衰亡过程,均是在与其相关的环境整体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实现的,各类系统或不同层次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形成了环境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时间、方位、光暗、气候、寒温、物象、声音、气味既是天地阴阳交感演化而来,也是生命感应而产生、演化、发展和衰亡过程的背景条件。无论是直接背景条件,还是间接背景条件,之所以能够对生命系统产生作用和影响,主要是由于构成这些背景条件的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自身均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基于各自能动作用的方式、方向、途径、范围、速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形成了以非均匀、非对称等为特征的相关作用,以及位形、能量、力、场、信息等相关作用的表现形式。各类系统自身能动作用交互着合作与竞争的相关作用,又同时构成了产生与衰亡、同化与异化、进化与退化等涨落作用及其过程。

生命就好比自然界中的现实系统原型,是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质料和能量交换的耗散系统,这种交换决定着系统的演化及其稳定。当交换的增长达到特定阈值,系统才可能发生由一种宏观态到另一种宏观态的跃迁;如减少到特定阈值以下,既成的宏观态则将失稳乃至趋于崩溃。外部环境中任何或大或小、或近或远的因素对系统的状态实际上都会发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并非局部的,而是对整体的扰动和制约。也就是说,生命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割离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即关联性。

对于系统来说,局部是整个母体的局部,你的行为并非只有某个局部在行动,而是你的一切都投入其中,离开母体它就不具备系统的特性,因此,局部算不上某个领域。这在圣塔菲的复杂性研究学家深入分析复杂性问题的共性特征时,也得出每个单元的细节不被认为是复杂系统的宏观行为,因此可以对复杂系统的单元进行简化,采用充分简单的单元模型。

什么才算得上是某个领域而非局部组织?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来将某种单元类别作为对象、过程、属性和关系?以及如何梳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如何列出生命所有生成的事物,并构建一个本体来描述生命世界的宏观特征?因为只有构建一个“可能生命世界的本体”,尽可能地包含生命世界的所有事物、生命与宇(空)宙(时)的融通合流的关联以及关联方式,才能更充分地理解生命有序运作的相继性和循环性所构成的完整性,而非逻辑推理而与生命世界的“生成”离得更远。我们应该意识到,如果对生命系统只是采用一种逻辑理论来理解和描述,必然会倾向于机械原理,造成对生命系统与系统外面的真实世界协同互动意义的缺乏。因为单元的数目及系统的规模对系统的宏观特征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可以采用充分简化的模型模拟单元间的相互作用。

作为演化“道”的阴阳五行模型正是这样一种充分简化的模型。阴阳五行理论作为特定的宇宙观,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源远流长,广涉天文、地理、医学、政治、经学、宗教、兵法、堪舆、音乐、民俗等领域,它以一种代表“道”的律令方式,左右着人们对世界万象的认知。如果不明白阴阳五行理论,你不仅“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化体系”,你也无法认知天地人是怎么“合一”的。

 

3、五行耦合运行模型

近百年来,不少学者由于陷入了尸体、物质当中,他们不知道风,不知道生命感应世界的同步节奏和自组织过程,不知道生命需要关联世界,更不知道生命属于“生成”的生命世界。他们依仗着解剖生理模式,仅从静态的确定性、物质性、机械性、逻辑性的叙事、分类关系来具化、理解阴阳五行,将五行解读为五才、五方,或将五行等同于五种物质元素,或理解为五种性质的物质,或从构成论角度理解五行,使得阴阳五行理论的处境总是有些拘窘,使得阴阳五行理论起落沉浮、褒贬不一,始终无法摆脱史观沉重的审视、评价与批判,甚至被视为封建糟粕,否定之声不绝于耳于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中国医学也不断遭到非议,遭到取缔之声的威胁。

本来我们还能像小草那样感知到风,体悟到生命必须感应世界的同步节奏和自组织过程,领悟到生命需要关联世界,认识到生命属于“生成”的生命世界,而非现成的、已然的、确定性的如尸体般的存在。可是,一旦以西化的思维方式和概念体系的实证直观思路来解读中国医学,表面上它给中国医学披上了各种各样华美的学术外衣,看似有了学科味道,可以分门别类地建立专业化知识体系,但中国医学本身所具有的整合性和一体性便在不同程度上被肢解了,对于后学者便很难达到本真性的同情之理解。当代的中医,由于长期沿袭“以西释中”的解读模式,把方法论当成认知的起点,从思维方式到概念体系的西化倾向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范式,并演变成一种固化的习惯性认知模式和追求标准化的范式,无形之中“以西释中”的方式被教条化、绝对化,从而丧失了中国医学自身的言说能力,带来了诸多解释的误区和认知的盲点。以西医的概念和话语系统来解释中国传统医学,有意无意地偏离了中国医学自身的历史语境,使得我们无法知道中国医学究竟为什么要以阴阳五行来陈述生命、解说疾病和指导治疗。

关联是生命感应世界极其普遍的一般情况,生命需要不断地、有效地关联时间、方位、光暗、气候、寒温、物象、声音、气味等信息,同时又需要及时地、快速地、有序地传递、融合和处理时间、方位、光暗、气候、寒温、物象、声音、气味等信息,以适应外部世界,提高生命系统的性能。因此,要想把握生命感应世界的组合规则和适应机制,就必须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表达与融合的关联模型。

万物在天地交感循环的时空中生成,即天地运行形成了春四季,万物的生成本身离不开天地交感的升降浮沉、四季寒热温凉的循环往复。进一步说,万物本身就是天地交感的升降浮沉、四季寒热温凉的循环往复。用单元符号对天地时空交感运行的循环构建程序模型,即形成了“河图”和“洛书”的太极单元模型,也就是气生阴阳,阴阳生四时五行,四时五行生万物的阴阳五行生成单元模式。

五行运行模型是在阴阳交感演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系统关联的融合策略即通过梳理分析关联信息产生的机理,建立系统分类属性证据之间的关联模型,以便正确地描述信息源的脉络体系和信息源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关联情形,提出有效的融合方法,建立对应的关联证据融合模型。

中国医学不仅仅是医学理论的问题,也是哲学问题,与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文化精神、价值系统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阴阳五行理论便是建立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医学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关联证据信息融合的反应模型——“证”本体,将其应用于疾病诊断评估及理法方药治疗体系等领域。望闻问切作为中国医学经典的诊断方法,目的在于收集感受器信息源自动生成的各种感应信息,而“证”本体的分析向度为融合望闻问切的各种信息开辟了全方位视野,使其在特定的疾病状态中得以融合感应因子的可能世界,建立疾病的关联集合证据链。“证”本体模型的构建既为望闻问切这种传统诊断方法的自足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治疗决策提供了的理论规则,“证候辨识”也因此发展成为中国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传统范式,在后世不断实践和丰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医学诊疗活动自足的评价体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2022-1173363.html

上一篇:中国医学为何要用阴阳来陈述生命现象?
下一篇:感遇聚散的生命之气
收藏 IP: 117.100.38.*|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