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施剑林院士团队:细菌代谢启动的纳米催化肿瘤免疫治疗
纳微快报 2022-11-23 09:08
癌症免疫治疗的进展给肿瘤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尽管阻断T细胞免疫抑制途径的疗法,可以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进步,但在目前阶段,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总体应答率仍然很低,肿瘤细胞可以轻易地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识别和攻击,导致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失败。为了提高实体瘤的免疫原性和重塑 ...
68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NML文章集锦 | 固态电池
纳微快报 2022-11-21 10:32
一、专辑介绍 对于锂金属电池、水系锌电池或者热电化学电池来说,使用固体电解质可以解决在这些种类电池充放电使用过程中的枝晶、短路、自放电以及电解质泄漏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并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因此,使用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吸引了研究者的大量研究。 本虚拟专辑简介:精选8篇2021-2022 ...
16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西交大丁书江教授等:准固态离子传导阵列复合电解质,适用于全天候实用固态锂金属电池
纳微快报 2022-11-21 09:16
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固态锂金属电池有望替代目前液态锂离子电池朝着更高能量密度发展,因此开发出兼具高室温离子电导率与高安全性的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重要意义。凝胶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由于自身制备工艺简单并拥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凝胶 ...
71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韩国Soo-Jin Park教授团队:微/宏观结合构制高柔性杂化环氧树脂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纳微快报 2022-11-18 17:43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柔性传感器和健康监测系统等物联网电子产品朝着轻质、可穿戴和人体友好等方向发展。由此造成的电磁波污染可能会干扰其他设备,并且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电磁波屏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为了减少电磁波屏蔽材料的反射损耗,我们提出了微/宏观结合策略,通过在聚酯纤维骨架上构 ...
73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NML文章集锦 | 超级电容器(9篇正极材料研究论文)
纳微快报 2022-11-17 22:49
一、专辑介绍 近年来, 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凭借快速充放电、高功率密度、低成本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超级电容器被认为是合适的下一代储能设备。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会影响其工作电压、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参数。 相对于负极材料,正极材 ...
20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纳米玉米棒氧化铟: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活性位点找到了
纳微快报 2022-11-16 09:39
甲酸(HCOOH)是二氧化碳还原(CO₂RR)最常见的产物之一,电催化CO₂制备HCOOH也是实验室中CO₂催化还原最容易得到高法拉第效率的反应之一,特别来讲,对于铋,锡,铟等体系的催化剂而言,电催化CO₂获得的产物以HCOOH为主,其它产物尤其是液相产物普遍很少甚至没有,这使得CO₂固碳获得高纯度H ...
22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湖南大学邹雨芹教授:二氧化碳还原耦合甲醛氧化,实现超低电压甲酸盐电合成
纳微快报 2022-11-16 09:18
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产生液态燃料和化学物质,有效的实现碳中和能源转化。在众多的还原产物中,甲酸盐是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可行性产物,开发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产甲酸催化剂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目前,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
1345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温和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挑战、策略和前景
纳微快报 2022-11-14 11:43
温和水系锌离子电池以其高比容量、安全、环保、低成本等特点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有望主导未来储能系统市场。然而,温和水系锌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侧难以避免会出现枝晶生长、析氢和腐蚀等棘手问题,严重限制了电池的性能。因此,全方位理解锌负极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其解决策略,对发展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可逆性的锌 ...
39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吉林大学晁单明团队:构筑界面可逆电场,助力高倍率与稳定的锌阳极
纳微快报 2022-11-13 21:21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低成本和环境相容性,在规模化能量存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锌阳极仍遭受枝晶生长、析氢反应和副产物的困扰。作为一种有效的锌阳极稳定策略,界面保护涂层能够限制锌离子迁移并隔绝电解质中的水/质子,从而抑制枝晶并压制副反应。尽管如此,涂层与锌离子的强吸附作用会减缓锌离子的 ...
82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清华大学任天令教授等:透气性电子皮肤监测日常生理信号
纳微快报 2022-11-12 22:34
近年来,用于日常健康监测的电子皮肤 (E-skins) 因其在日常生理信号监测方面的优势而获得了快速发展: (1) 电子皮肤的柔性基底适合贴附在人体皮肤上,具有较高的保形贴合性,有助于实现“穿戴电子皮肤不影响人的日常活动,且人的日常活动不影响电子皮肤实现功能”。(2) 电子皮肤已经从单功能发展到多功能,其出色的检测 ...
23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