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小编为大家汇集了2022年12期Nano-Micro Letters 期刊的精美封面,及封面文章所展现的优秀内容。在欣赏科研之美之时,小编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NML期刊,将优秀成果发表在NML期刊的同时,设计精美封面,锦上添花,提升影响力。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8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1-00740-1
本文亮点
1. 模拟感知接触气体分子的生物/物理结构,提出了利用敏感量子位点模拟神经元并进行快速电荷传导的类神经元网络结构气体传感模型。
2. 构建基于CuS quantum dots/Bi₂S₃ nanosheets (CuS QDs/Bi₂S₃ NSs)的人工类神经元网络结构,实现了对NO₂分子的室温选择性高灵敏度传感,并且传感信号具有高容错性。
3. DFT分析表明,CuS QDs和Bi₂S₃ NSs分别作为主要的敏感量子位点和转移电荷传输通道,两者界面异质结构的形成协同增强了对NO₂的捕获能力和室温气体传感性能。
内容简介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13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1-00760-x
内容简介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41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1-00771-8
内容简介
本文亮点
1. 提出了一种蓝色热激活延迟荧光顶部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TEOLED)结构,该结构结合了空穴抑制透明电极和多量子阱发射层。
2. TEOLED表现出高的外量子效率(18.05%),高的色彩纯度(半峰全宽~59 nm),效率滚降降低(1000 cd m⁻2时~46%),以及低角度依赖性。
内容简介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Transparent Film for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Protection (ARTICLE)
Gehuan Wang, Yue Zhao, Feng Yang, Yi Zhang, Ming Zhou, Guangbin Ji
Nano-Micro Lett. 14, 65 (2022).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810-y
中文题目:多功能一体化高效电磁防护透明薄膜
本文亮点
1. 通过喷涂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装饰的银纳米线 (Ag NW) 薄膜。
2. Ag NW 和 rGO 构建了高效的导电网络,实现了 33.62 dB 的卓越电磁干扰屏蔽效能和 81.9% 的高透光率。
3. 顶部的 rGO 层使混合薄膜具有可靠的耐用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内容简介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104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849-x
本文亮点
内容简介
德国哥廷根大学Kai Zhang课题组概述了纤维素纳米纸的制备策略和应用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纳米纤维素(维素纳米晶体、纤维素纳米原纤维和细菌纤维素)在制备和性能方面的差异;随后系统阐述纤维素纳米纸的主要制备方法及新兴制备技术;此外,重点介绍了纤维素纳米纸在储能、电子器件、水处理和高性能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先进应用、未来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3D–Printed Ceramic Metamaterials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ARTICLE)
Rui Zhou, Yansong Wang, Ziyu Liu, Yongqiang Pang, Jianxin Chen, Jie Kong*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122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865-x
本文亮点
内容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孔杰教授课题组,提出结合吸波超材料理论、前驱体转化陶瓷技术与3D打印技术制备陶瓷基吸波超材料策略。该策略中前驱体转化陶瓷技术(PDC)可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热解过程的控制调控陶瓷产物的元素组成和晶畴结构等微纳结构,进而增强 PDC 的吸波性能。吸波超材料可通过对宏观阵列结构设计实现等效介质介电常数的调控,3D打印技术则是实现复杂结构陶瓷制造的重要方法。本工作以前驱体转化陶瓷本体介电常数为基础,基于等效介质理论和阻抗匹配及损耗理论,通过CST Studio Suite微波工作室组件仿真设计并优化了超材料单元结构,通过DLP 3D打印技术实现了等效介电常数大范围可调的Si-O-C陶瓷基吸波超材料的制备。所制备的陶瓷基吸波超材料在X波段具有3.76 GHz的有效吸收带宽,调节单元结构可推广到Ku、K甚至Ka波段。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135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882-w
内容简介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使用乙烯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交联增强剂,聚2-[[(丁胺基)羰基]氧基]乙酯(PBA)作为软段,通过优化分子间的高密度氢键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的强交联的比例,合成了一种具有高黏附力和快速完全自愈合的聚合物材料(PBA–PDMS)。然后,基于力-热耦合设计思想,以褶皱石墨烯(FGf)为导热填料,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浸渍法得到了兼具高回弹、高导热、强界面黏附性、快速自愈合的导热复合材料(PBA–PDMS/FGf)。此外,PBA分子间氢键可在材料损伤处实现分子链段的重组,抑制和愈合材料的裂纹和分层,实现导热通道和碳骨架的重新构建。因此,室温下放置2 h,PBA–PDMS/FGf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可恢复到初始状态。基于实验表征,诠释了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和导热性能损伤修复的机理,并在机械手传热验证了这一导热自愈合性能。
Oxygen Vacancy-Rich 2D TiO₂ Nanosheets: A Bridge Toward High Stability and Rapid Hydrogen Storage Kinetics of Nano-Confined MgH₂ (ARTICLE)
Li Ren, Wen Zhu, Yinghui Li, Xi Lin, Hao Xu, Fengzhan Sun, Chong Lu, Jianxin Zou*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144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891-9
中文题目:富氧空位TiO₂纳米片:实现MgH₂快速稳定储放氢的有效载体
Self-Powered, Long-Durable, and Highly Selective Oil–Soli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Energy Harvesting and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RTICLE)
Jun Zhao, Di Wang, Fan Zhang, Jinshan Pan, Per Claesson, Roland Laesson, Yujun Shi*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160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903-8
中文题目:自供电、长寿命、高选择性油-固摩擦纳米发电机,可用于能量收集和智能监测
内容简介
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史以俊教授课题组基于具有受控表面润湿特性的智能涂层,制备了用于油-固接触的自供电、持久耐用和高选择性的FO-TENG。与由商业介电材料(聚四氟乙烯和聚酰亚胺)制成的 O-TENG相比,由于制备的涂层具有高电子捕获能力和高抗油吸附性,使FO-TENG具有高输出性能(电荷密度为9.1 μC m⁻2,功率密度为1.23 mW m⁻2)和长寿命特性(30000次循环),可以为自供电传感器应用的数字温度计供电。此外,基于受控表面润湿特性的智能涂层的O-TENG,不仅能够高精度实时检测油中的颗粒/水污染,同时还具有高选择性。这项工作的研究将为油-固界面能量收集和准确的油质监测开辟新的智能途径。
Nano-Micro Lett. 14, 182 (2022).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931-4
Chip-based High-dimensional Optical Neural Network (ARTICLE)
Xinyu Wang, Peng Xie*, Bohan Chen, Xingcai Zhang*
Nano-Micro Letters (2022)14: 221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957-8
本文亮点
内容简介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张兴才研究员等提出了一种高维光学神经网络光子智能计算架构,并在实验上论证了并行计算的可行性。该架构主要包括片上多波长光源(微腔孤子光梳)、波分复用系统以及可编程的MZI网络构成的光学神经网络系统。片上多波长光源与波分复用技术的结合,使得可携载的信息呈数量级的增加且高重复频率的光源天然避免了不同信息间的相互串扰。可编程的MZI网络完成矩阵乘功能,光电转换模块完成非线性层激活功能。基于该架构,本研究工作演示了两个不同波长同时携载MNIST数字图片信息的并行识别与处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得以论证,有望解决未来光子计算芯片的算力问题。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在Springer Nature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1JCR影响因子为 23.655,学科排名Q1区前5%,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 editor@nmlett.org
Tel: 021-3420762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30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