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晒晒读者对我的评论
姜咏江 2016-11-22 07:06
今晨打开邮箱,又见到有人给我来信: 姜教授,非常感谢您写了如此好一本关于自制CPU的书,读来如有神助。《CPU自制入门》我也读过,还是您写的明白,透彻!不知您是否有时间能再写一本关于解剖CPU设计架构方面的书,我读过《编码》《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等书,不过那属于科普类,总感觉还缺少一本正儿八经的分析现有 ...
个人分类: 随笔|22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网也睡觉吗?
热度 4 姜咏江 2016-11-15 06:50
今天,躺在被窝里写好的博文,提交给科学网就全没了。我常在早晨3点左右醒,而且常在这个时候躺在被窝里想问题,很想不起床用手机在科学网上写博客。然而连续若干天在4点钟写好的博客发不出去,并且在这个时间段常常科学网都访问不了,特别是博客。不知科学网是否每天要睡觉? 还有博文多了一个标题提示,什么要不要离开 ...
个人分类: 随笔|2134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如何确认大师?
热度 1 姜咏江 2016-11-12 08:49
确认科学大师其实很容易。 一是看他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是不是前所未有。 二是看他的理论方法是否能够解决那些从未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是看他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对科学的发展有用。 顺便说一句,跟风研究,没有独特创新的人不会是大师。即使他解决了大师没能解决的某些问题,也不过是大师的重要弟子而已。
个人分类: 随笔|188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大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热度 6 姜咏江 2016-11-11 12:26
科学界的大师是那种能够在学术界某领域开天辟地,或虽然不是开天辟地,但也是能够创建独特方法,解决其他人所不能解决难题之人。 具备哪些素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第一, 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进而领会其精髓; 第 ...
个人分类: 随笔|2787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6
韩春雨事件如何结局?丢人现眼的中国科学评价体系
热度 25 姜咏江 2016-11-4 08:09
韩春雨小辈搞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对如何评价这个“三无人员”的成果,却成了中国科学评价体系的重大危机。13位大腕联名否认,更有甚者,发文到该期刊,要求撤销韩氏论文。实在是中国科学界丢人现眼的大事件! 中国的学术权威实在是气势宏大,要韩春雨自证清白,还要组织重量级人物监督。我是 ...
个人分类: 随笔|7007 次阅读|52 个评论 热度 25
考虑科学尽快发展应设立国家级科学协作奖
热度 2 姜咏江 2016-11-1 08:07
早年间听到一个流传在国内的笑谈,据说是国外被参观科学技术单位有说法,”多个日本人或一个中国人来参观要注意,你的科学技术会被学去;多个中国人来参观或一个日本人来参观,就不必在意了。“ 虽说是笑谈,但反映了中日两个国家科学研究风格的不同。为了国家创新发展,产生更多的科技原创 ...
个人分类: 随笔|2195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我们要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必须实行科技原创先国内后国外的策略
热度 7 姜咏江 2016-10-29 13:34
科学技术的创新常常来自个人或极少数人,特别是科学技术原创。不可否认,创新发明源自学习和积累。我们要尽可能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并使学到的先进科学技术成为自己的本领和特长。但要想实现科学技术在世界领先,象现在这样,一切有水平的发明创造都要国外的期 ...
个人分类: 随笔|3950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7
悲哀:中国人科学原创一定要用英文发表吗?否则不算?
热度 20 姜咏江 2016-10-15 18:42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要研究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问题,因为研究这一问题需要他一生的积累。这积累包括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等一系列深刻的科学。他立志要自己制造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在中国他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做到了。一个属于他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动态计算机原型验证机于 2006 年诞生 ...
个人分类: 随笔|5182 次阅读|49 个评论 热度 20
计算机专业开《计算机系统硬软件设计》课程一切问题都理顺了
热度 2 姜咏江 2016-9-29 09:50
本期《计算机学会通讯》有南京大学袁春风教授文章“计算机系统核心内容之关联”一文,文中讲了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安排长期存在之乱象。实际上,这些问题早就应该解决了。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些设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人们缺乏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之间系统的相关联互关系的认识。一句话,没 ...
个人分类: 随笔|289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搞创新科研最忌讳的是什么?
热度 5 姜咏江 2016-9-8 10:54
姜咏江 科学研究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过于循规蹈矩,只讲知识积累,不思突破,不研究已有学问的优缺点,找出其中的不足或谬误,那就永远不会有所创新。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没有什么金科玉律是不可以怀疑的 ...
个人分类: 随笔|3176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