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魏巍: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1955年)

已有 1011 次阅读 2024-2-22 15:57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是作家1955年为北京石油地质学校首届毕业生送行的讲话。这篇送别辞写得文情并茂、气盛言宜,是魏巍这类政论作品中比较精彩的佳篇。作家怀着对这些祖国母亲“最远行的儿子”深深的祝福之情,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紧紧扣住他们走向生活、选择人生目标的各个阶段会遇到的思想问题舒展辞锋,处处给人豁然开朗的思想启示,让人读后血脉偾张、情感激荡,产生立即奔赴生活的行动欲望。

魏巍赞美年轻的勘探队员乐于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争当社会主义建设的侦察兵,并把这种个人的选择与一代青年的素质风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思索。“什么是革命英雄的气概?什么是战士的气质?这就是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愿意去别人不愿去的地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心甘情愿勇上危险最多、负担最重、牺牲最大的战线。如果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青年,她就能成为最有前途、最幸福、最富庶的第一等强国。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年变成这么一种风气:畏惧艰苦,贪图安乐,见有光可沾,就一窝蜂似的拥上去了;见要吃亏,就远远避开,甚至跳到井里也想抢个干地方,那么,这样的‘战士’组成的队伍,必然不堪一击,这样的国家,也是迟早要倒霉的。”这些写于69年前的话,至今仍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就一代青年的素质关乎国运这一点来说,魏巍的论说是十分有力的,而且至今并没有过时。

非常感人的是,1985年春,距1955年那次送行三十年后,当年聆听魏巍送别讲演的那些毕业生,在北京举行了一次“争风斗雨三十年”的集会。当初的小伙子和年轻的姑娘,此时都是功绩累累的厂长、书记、教授、工程师、地质师等等石油战线的骨干了。他们邀请作家参加了这次盛会。会上,有人把大庆会战的奖章送给作家。还有一个叫牟莺乔的同志,虽历经磨难,却始终珍藏着那本载有《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的《中国青年》。在会上她把这本经过三十年风雨,一直鼓舞着她前进的《中国青年》送给魏巍,作家禁不住热泪盈眶。

节选自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604/c404030-31735482.html

     图片.png       

         一封请柬送到魏巍面前,是燃烧着几千颗烈火的心,怀着出征的美好憧憬,向魏巍发出邀请的。

  “北京石油地质学校首届毕业生”,魏巍拿着邀请信,默默 念叨着,考虑着应该给这群石油尖兵们谈点什么。他又习惯地 在办公室踱着步子,而且是不停地,这样,思路就会被打开,那些远的、近的、杂乱的、零碎的材料排成队,到他的笔下集合 了。

  这群青年学生们,不容置疑地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读 者,同时,也是在青年中刚刚开展过的“什么是幸福"大讨论的 参加者,当然,魏巍为这场讨论所作的总结性的文章《幸福的花 为勇士而开》,他们一定读过的。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四日,魏巍来到那群渴望他到来的石油 尖兵中间。会场是严肃而活泼的,一双双闪光的眼睛看着他,静 听他黄河水般雄浑,有力的、杨柳春风般委婉,动听的谈话:

  “勘探队员们,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在整装待发,准备走向 远方。……你们将要到遥远的戈壁滩,到吐鲁番,到柴达木,到 酒泉和四川去了。你们将要同你们留恋的北京告别、同天安门告 别,同你们的学校生活告别。我向你们,出征的战士们,深深地 祝福!”

  会场上很静,魏巍只看到眼前黑色的、白色的、花色的人海 里,在静静地扬着小帆,其他什么也听不见,只听到自己的声音 在扩音器的喇叭里震响。魏巍为青年们描绘了一幅这样的图画:

  “生活,假若拿走路作比的话,你是行走在山地,而不是行 走在平原。平原,一抹平川,即使有一丘、一壑,也看得清清楚楚,走起来轻松省力,但也平淡无趣。而山地却不大相同:时而 有开花的山谷,时而有唱歌的溪水,但却不是没有悬崖、绝壁, 不是没有恶兽、风险。……可见,所谓走向生活,那意思就是 说,走向斗争。”

  一位女青年从台下走来,递给魏巍一个纸条,打开后,是一 首诗,魏巍见机行事,大声朗诵了:

  “我是勘探队员,

  我是青年团员,

  今天,我们长了翅膀,

  要想飞得最高最远:

  飞向柴达木、飞向吐鲁番,

  但分到了酒泉、四川,

  也大笑得鼻孔朝天!”

  显然,这首诗的突然出现,为会场平添了气氛,大家立时活跃起 来,人们纷纷把眼光投向递诗的这位女学生赵陵玲身上,似乎是 感谢她道出了共同的心声。

  亲历这次讲话的同志告诉魏巍,这次鼓动性的演讲非常成 功。它将对青年人又是一次强烈的震撼。

  一九五五年第十一期《中国青年》上,以《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为题,发表了这次讲演的内容。魏巍又一次听到了远山的 回声。

节选自:《走向燃烧的土地—魏巍》http://www.yinheyuedu.com/book/detail/11362

 

节选自《魏巍文集(1-10卷)》第7卷

7魏巍文集(1-10卷) (魏巍) (Z-Library)-1_00.jpg

7魏巍文集(1-10卷) (魏巍) (Z-Library)-1_1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326-1422625.html

上一篇:国际石油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下一篇:《中国青年》1955年11期: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
收藏 IP: 114.92.20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