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转载]【中国石油报】峥嵘岁月石油情(原石油部副部长秦文彩)

已有 7071 次阅读 2021-8-20 11:27 |个人分类:中国能源|系统分类:图片百科|文章来源:转载

【中国石油报】峥嵘岁月石油情


1980年,中方与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签订《北部湾东北部海区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合同》,这是中方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的第一个海上石油对外合作合同。


57师改编为石油师前夕,师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后合影(图中第三排右二为秦文彩)。


秦文彩考察英国北海油田




    □秦文彩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行业的成长和民族的振兴始终紧密相连。回望历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12万吨的原油产量,到1978年产量达1亿吨,再到如今位列世界主要产油国,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始终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尤其是在近半个世纪,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停滞到提速、从封锁到开放、从陆上到海上的重大跨越。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作为石油战线的奋斗者,我见证并参与了这段峥嵘岁月。

    作者简介>>>

    秦文彩,1925年出生,山西万泉(今万荣)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太岳军区分区武装工作队分队长、保卫股股长,解放军第十九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秦文彩历任玉门矿务局副局长,四川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组组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

    出川

    赴外灭火急先锋

    十年动乱中,各行各业处于瘫痪半瘫痪的状态,石油工业也处于半停产状况。1967年3月,石油工业部和各油田陆续实行军管,生产状况稍有改善,但没有完全恢复。

    当时我正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1970年1月,石油部军管会把我调到北京,本想让我参加江汉石油会战。恰好此时,周恩来总理接到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的电报,邀请中国派一专家组帮助他们处理天然气井喷着火事故。军管会王星主任和孙晓风副部长征求我的意见:“你从四川带一个专家组去抢救气井着火,行不行?”我当即答复:“没问题,四川石油管理局的技术干部和工人会听我指挥的!”就这样,我带了4名工人、4名技术干部、1名俄文翻译共10人前往阿尔巴尼亚。周总理亲自给我们联系好巴基斯坦航空公司,飞机途经巴基斯坦卡拉奇、埃及开罗,辗转到了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

    那时,我们10个人出国只带了几十美元外汇,路上为了省钱不敢喝水,忍着口渴到了目的地。阿方部长会议副主席热情接待我们,给我们冲咖啡喝。可工人们没喝过咖啡,只敢喝矿泉水。我们心里也记挂着现场的火情,于是没有休息,赶紧坐汽车赶到事故地点,轮流到现场看场地和火势。

    阿尔巴尼亚位于亚得里亚海边,恰逢雨季,井场淤泥有一尺多厚,再加上阿方人员少、动力设备也少,给灭火带来了很多困难。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拟定制作一个大型封隔器,像瓶塞一样坐入井口,又从国内定做了橡胶运到阿尔巴尼亚,才成功扑灭了大火。

    这场灭火抢救工作前后历时70天。3月1日,我们回到北京,受到国务院及外交部表扬。专家组奉命返回四川,余秋里副总理和王星主任留我一人在北京,等待分配工作。

    上产

    我为祖国献石油

    1970年3月,军管会分配了我的工作,要我组建石油勘探开发组(简称油开组)。组建开始只找到几名适合的人,有时就需要从油田借调人员来帮忙,之后逐步增加30-40人,直到1978年达到60余人。那时油开组的业务除炼油、销售外,还要管理勘探、开发、生产、油田建设、机械动力等工作,号称“小石油部”。直到1978年恢复石油工业部后,油开组才分解为5个司局,又增加了一个调度司,共6个司。

    在这期间,油开组主要承担生产管理指挥系统的职能,定期召开生产调度电话会,做到各油田信息下情上报、上情下达。为了便于电话交流,油开组得到了邮电部门支持,建立了专线,从此和油田传递信息更加准确及时。

    一是派工作组到各油田协助工作,特别是重点油田和重点工程建设,分管各开发石油业务的组长、副组长、地质师都要下沉到各油田生产管理一线。1970年,周恩来总理指示石油军管会,要恢复大庆两论起家的基本功。我组织了一个前线工作小组一同前往大庆油田,重点是开发杏树岗油田和萨尔图过渡带,一边加强注水让老油井恢复生产,一边也投产了许多新井,使大庆油田产量很快上升。我还在辽河油田待了近2个月,从大庆、四川调了一些地震队、钻井队伍,加强了辽河的生产力量,完成了西斜坡、大民屯开发和稠油开发工作。1973-1975年,我又在胜利油田待了3年,共新开发了5个油田,使产量由700万吨增加到1700多万吨,并建设了东营至黄岛输油管线和胜利到长江输油管线。油开组其他副组长、各小组长和工作人员多数都在油田蹲过点,保证了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是协助组织油田开发会战,即大庆、辽河、大港、胜利、濮阳会战,还有陕甘宁会战、冀中油田会战,加上之前的四川川中、威远会战和汉江会战,总计10次大会战,实际上是把解放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经验运用到石油工业上来。此外,各油田还开展小的会战,如川中开发桂花会战等,保证了储量产量的增长,保证了石油的增产稳产。广大石油职工被压抑的劲头一下迸发出来,“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再大干!”

    三是不断发展提高勘探开发石油的科学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方面,试验和更新了51型仪器,针对沙漠地震、山地地震、海洋地震使用新的地震仪;在测井方面,采用了放射性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方面,强化注水和化学药剂驱油技术,试验注热水开发稠油油田;在机械采油方面,大量推广抽油机,并在井下试验水力活塞泵、螺杆泵等工具,总之采用了各种工艺措施保老油田稳产增产,保证石油产量增长。

    在军管会、燃化部、石油化工部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特别是康世恩同志对我们的直接领导和指挥,再加上油开组全体职工的努力,以及广大石油职工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

    入海

    改革开放立潮头

    1977年10月,美国能源部邀请中国政府派石油代表团访问美国。1978年1月,石化部派出副部长孙敬文为团长,我和政治部张兆美为副团长,计委副主任李人俊作为顾问,各油田领导参加,加上翻译共18人,访问了美国和日本。

    代表团回国后,于1978年3月26日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汇报。汇报从下午3点开始,直到晚上9点才结束。会上,大家一致赞成同外国公司开展合作,用外国设备、技术和专家来帮助发展海洋石油工业,如果出了问题改正就是了。1978年5月,我们邀请了日本石油公团,法国埃尔夫、道达尔等公司一同探讨合作的方式方法,10月又邀请了第二批共计20多家公司,开始了对外合作的探索之路。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开展国际合作的信心更加坚定,分别组成团、组到外国学习,特别是到巴西、印尼和挪威等同外国公司有过合作经验的国家学习。

    1979年3月,我担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后,开始负责对外开放的全部工作。在当时,对外开放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巨大冲击,在系统内外都引起了很大争论。不少人不理解,指着我的鼻子说“秦文彩你屁股坐在洋人怀抱了”,是“出卖国家资源”。因为八国联军侵华就是从渤海登陆的,有人也贴大字报说“新的八国联军打进来了”。康世恩副总理召集了媒体工作者200余人和经济口200余人,由我分别向他们宣讲海洋石油对外开放的策略,之后在石油系统、人大常委会都做了报告。做了这些工作后,“反对之声”消减下去,对外开放合作得到大多数人理解。

    就在这时,美国纽约《华侨日报》一位署名魏宗国的人登了一篇文章,说“渤海同日本签订的合同是吃亏的合同,日本人不花太多钱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石油”。这张报纸被直接送到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同志随即批示“请能源委和进出口委约请一批专家论证一下”。1981年3月23日,能源委邀请各方面专家、有关部门人员约100多人,召开了一场历时9天半的论证会。我做了主题发言,时任石油工业部外事局顾问的邹明做经济分析汇报,渤海地质师讲渤海勘探情况,时任海洋石油勘探局局长的钟一鸣讲了同法国、日本在渤海的合作情况,提请会议各位专家审议,并把有关谈判合同等资料摆放在二楼会议室,请大家翻阅。最终,多位专家在会上发言赞成合作,这个合同是一个不吃亏的合同。我们向国务院汇报了会议结果,国务院明确海洋石油对外开放合作的方针是国策,必须坚持下去。

    排除了思想上的干扰,我们对外合作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中。这是一条没有前人走过的路,没有任何经验可供照搬照抄,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从1979-1981年,我们整整用了3年时间,调研总结对外开放的法律和合同模式,收集并研究了100多份不同国家同外国开展石油合作的法律、合同样本。同时,我们约请了来自挪威和联合国的能源专家,还有香港兴业等财务公司,向他们咨询合同、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国际管理经验,最终制定了对外合作开发海洋石油资源的条例、法律文件和标准合同样本。1982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公布,奠定了对外合作的法律基石。

    为了尽快开展招标工作,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挂牌成立,随后便发出了第一轮招标通知书。就这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在石油部的领导下,海洋石油工业改革开放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对外合作的大门就此推开。

    从忍着口渴不敢喝咖啡,到谈判桌上平起平坐,从走出国门放眼看世界,再到自立自强谋发展,这是我们这一代石油人所书写的故事。如今,全国原油产量已经接近2亿吨,新一代石油人正在书写能源报国征程上的新篇章,并不断创造辉煌!

    题图人物摄影 金添

来源:中国石油报 http://news.cnpc.com.cn/epaper/zgsyb/20210820/0322337006.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326-1300578.html

上一篇:【虚拟教研室】教学创新与课程建设_地震勘探课程虚拟教研室第2次线上教师培训
下一篇:【虚拟教研室】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成果巡讲公益直播_地震勘探课程虚拟教研室第3次线上教师培训
收藏 IP: 116.237.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