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tyhu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fetyhuang

博文

“Safety Differently”是什么意思?

已有 4329 次阅读 2019-1-14 12:1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afety Differently”是什么意思?

/黄浪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

 

最近,《Safety Science》挂出了一则关于“Safety Differently”的专刊征稿信息(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safety-science/call-for-papers/call-for-papers-for-special-issue-safety-differently)。这是第一次见“Safety Differently”这个概念,经过查阅资料,简要介绍如下:

Safety Differently”主要是格里菲斯大学安全科学研究组的Sidney Dekker教授提出的,已经出版著作(Safety Differently-Human Factors for a New Era),有了专门网站(http://www.safetydifferently.com/)。

1)“Safety Differently”是为改变组织在三个关键安全领域(如何定义安全、人员的角色和组织的重点)的观点而开展的运动的名称。

Safety Differently”的3条核心原理(这也是“Safety Differently”定义的三个方面、三个转变的核心体现):

image.png

这种视角的改变主要改变了我们看待组织、员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所能获得的潜在解决方案的方式。

因此,“Safety Differently”首先是视角的改变,这确实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目标来做事情。但是采用“Safety Differently”方法并不意味着停止做所有过去对我们有用的事情。

 

2)“Safety Differently”是安全科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的一个未来范式。从这个角度理解,“Safety Differently”范式的本质就是Safety-Ⅱ和Resilience engineering解释如下:

南丹麦大学的Hollnagel教授将传统的安全管理范式(或安全科学范式)归纳为“Safety I”,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对组织和个人的官僚性控制。在组织实践中,传统安全方法具有中性和潜在的有害后果。发达国家的安全绩效(通过工作场所的死亡人数来衡量)在过去十年中没有改善,尽管安全合规性、安全控制和安全官僚机构得到了极大的扩展。通过更多的合规压力和安全官僚机构来阻止负面事件的发生,不再会改善我们的风险控制。实际往往相反,它似乎是在做减法。

Safety Differently”为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和路径,主要是依赖人的知识、洞察力和“知行合一”来改善安全绩效,而不是试图阻止事情出错,“Safety Differently”建议,与韧性工程(Resilience engineering)起源一致,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事情进展顺利,并增强组织感知和应对他们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情况的能力。

 

综合上述理解,“Safety Differently”是不是可以翻译为“安全变革”?主要是为了转变传统安全范式,提出安全新概念、新范式、新模型、新方法、新理念、新原理、新思路等,并用于实践,转变安全实践方法。

 

个人启发主要就是:

1)实际上,我们国内学者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创新性、实践指导性的安全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新概念、新范式、新模型、新方法、新理念、新原理、新思路,但往往只是提出了而已,缺乏聚焦和开展深入研究;

2)我们的新理论、新模型等缺乏推广到国际层面,往往只是单纯的认为外国人写的就是好东西,缺乏理论自信。当然,他们的前沿思维确实也值得我们学习。

 

更多信息可参见:

https://www.convergencetraining.com/blog/what-is-safety-differently-an-interview-with-ron-gantt

http://www.safetydifferently.com/

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safety-science/call-for-papers/call-for-papers-for-special-issue-safety-differently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0754-1156983.html

上一篇:一组安全大数据文章的摘要集萃
下一篇:“流”视域下的系统安全协同理论模型构建
收藏 IP: 110.53.160.*| 热度|

1 代恒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