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青藏高原藏羚羊、岩羊和高原鼠兔PRNP序列分析及其朊蛋白在RT-QuIC和PMCA中对啮齿类动物朊病毒毒株反应性的研究

已有 1628 次阅读 2023-2-23 14:22 |个人分类:zoonoses|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Zoonoses 最新重磅文章

PRNP Sequences of Tibetan Antelope, Blue Sheep, and Plateau Pika from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Reactivity of PrP Proteins to Rodent-Adapted Scrapie Strains in RT-QuIC and PMCA

青藏高原藏羚羊、岩羊和高原鼠兔PRNP序列分析及其朊蛋白在RT-QuIC和PMCA中对啮齿类动物朊病毒毒株反应性的研究

作者:Yue-Zhang Wu , Jing-Xing Wu , Xue-Hua Yang, Shan Lu , Kang Xiao , Dong-Dong Chen , Li-Ping Gao , Qi Shi , Jian-Guo Xu , Xiao-Ping Dong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ZOONOSES-2022-0036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团队、病毒学首席科学家董小平教授团队、石琦教授团队在Zoonoses发表重磅原创性论文《 PRNP Sequences of Tibetan Antelope, Blue Sheep, and Plateau Pika from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Reactivity of PrP Proteins to Rodent-Adapted Scrapie Strains in RT-QuIC and PMCA》( 青藏高原藏羚羊、岩羊和高原鼠兔PRNP序列分析及其朊蛋白在RT-QuIC和PMCA中对啮齿类动物朊病毒毒株反应性的研究)。

朊病毒病又称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是一类累及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退行性脑病,可在同种或异种个体间传播。在人类包括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库鲁病(Kuru)、GSS 综合征(Gerstmann-Straüssler-Scheinker syndrome)和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动物中主要包括绵羊和山羊中的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BSE)等。其致病因子是一种不含有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粒子-朊病毒。这种疾病的易感性、潜伏期和跨物种传播能力与宿主的朊蛋白序列相关。

藏羚羊,岩羊和高原鼠兔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目前未有报道发现这几种动物自然发生TSE,也未有文献对它们的PRNP基因及朊蛋白序列有报道。本研究中我们首次从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死亡的21只藏羚羊、4只岩羊和3只高原鼠兔的肝脏组织中获得PRNP基因并对其测序。藏羚羊和岩羊的PRNP基因与野生型绵羊朊蛋白氨基酸序列显示100%的同源性,鼠兔也与家兔显示出较高的同源性(92.1%)。以绵羊(SheepPrP25-234)和鼠兔(PikaPrP23-230)全长重组朊蛋白为底物,使用不同的啮齿类动物朊病毒毒株作为种子(仓鼠263K毒株,小鼠139A、ME7、S15毒株)分别进行RT-QuIC检测分析。rSheepPrP25-234组和rPikaPrP23-230组中均出现了阳性反应,且rPikaPrP23-230显示出更强的反应性。在以绵羊和家兔的脑匀浆为底物进行的PMCA实验未能检测到具有PK抗性的PrP蛋白(PrPres)。

这些结果表明,鼠兔作为青藏高原生物链的一个环节,可能在当地朊病毒传播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鼠兔的朊蛋白在人类朊病毒病的检测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信息

徐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微生物学专家,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一、二届国家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四届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奖,2020年被中宣部、国家卫健委授予“最美医生”称号,2021年被中组部等授予 “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21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长期从事新发传染病研究。先后主持完成9起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发现和命名了三种发生变异的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病原菌,如脑膜炎奈瑟菌4821克隆群、福氏志贺菌Xv血清型、猪链球菌ST7序列群;近年来发现和命名了100余“种”新细菌、20余“种”新病毒;2019年提出“反向病原学”理论,主动防疫;2020年初任国家卫健委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建议把武汉疫情病原体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为疫情处置提供了科技支撑。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包括在Lancet、JAMA、Nature等杂志。目前从事免疫菌的研究。

董小平

教授,任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朊病毒病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的研究、HPV致癌机制研究、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流行病学研究及检测技术的开发、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包括Lancet 等国际知名杂志。担任10多个国家及部委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担任10余个英文和中文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曾获得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石琦

教授,任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朊病毒病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的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12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70余篇,包括J Neurol Neurosurg Ps、Mol Cell Proteomics、Neurosci Bull、Pathogen等。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ZOONOSES-2022-0036

Zoonoses 是全球第一本有关人兽共患病的金色开源期刊,旨在搭建人兽共患病领域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兽医和公共卫生学者间沟通的桥梁。Zoonoses致力于刊载有关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真菌性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生物学、诊断、预防、治疗和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

Zoonoses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科学家董小平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Lynn Soong教授担任共同主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7871-1377550.html

上一篇:不知会便宜哪家姑娘,‘凤凰男博士’结婚溢价很高!
下一篇:ChatGPT是否能取代图书馆员?
收藏 IP: 49.73.2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