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听《百家讲坛》想起狄拉克和费曼(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16 21:28
听《百家讲坛》想起狄拉克和费曼 范洪义 近十几年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纷呈屡演,演讲者各显神通,在助讲手势、语言节奏、章回段落分拆上狠下功夫,放噱头,卖关子,与会者都是“跪着”听,尊侃侃而谈的演讲者为大师,顶礼膜拜。与此类似,观看中华诗词比赛的人也尊比赛的 ...
195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旅游景点和旅游文化(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15 09:54
旅游景点和旅游文化 范洪义 每到一景点,除了欣赏风景外,我就憋不住要问当地人,贵地历史上有什么名人,若有,有遗迹吗?要知道,很多景色优美的地方因为没有名人在那里留下游记(哪怕是一首诗),给游客的印象就不深刻,不久便忘却了。有诗为证: 旅游归来景像浅,只因奇景未起名。 每逢庄院问 ...
165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性格决定成果类型(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12 16:49
性格决定成果类型 范洪义 研究物理学史的离不开介绍作为当事人的物理学家,有经验的不但介绍其成果,也给出其思想来源、发现背景与成果展望,更好的是加入一些故事或花絮。而我以为,若有可能,还应描述当事人的性格。为什么这个特定的成果的应运而生是落在这个人身上,而不是别人。例如,现行量子 ...
187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从光子的产生-湮灭机制谈自然界必有普朗克常数(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10 21:51
从光子的产生-湮灭机制谈量子力学的必然 范洪义 量子力学的发展史已经在物理学界家喻户晓了。然而蓦然回首,我以为量子力学的势在必行(普朗克常数之必然存在于自然界)可以直接从光子的产生-湮灭的观点出发来阐述。为什么这么讲呢? 从物理上看,这符合爱因斯坦早在撰 ...
427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可言与妙不可言的量子力学(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9 22:03
可言与妙不可言的量子力学 范洪义 量子力学为什么难学,没有人懂,玻尔为它晕,费曼说它说不得,我以为这是因为它介于可言与妙不可言之间。可言者,通过语言或数学语言体悟道境,道可道;妙不可言者,神奇而难以阐述,非常道。 自普朗克发现量子后, 海森堡、玻恩以矩阵力学言之,薛定谔 ...
187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性格决定思考走向(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8 21:19
性格决定思考走向 范洪义 我从事物理思考五十年,有两点经验,一是注重基本功,如种树要培好根,才可有望结果。二是用心专一,处若有所忘,行若有所遗,忽而若有所失,忽而若有所思。此阶段上,心所向 ...
20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都是在看云(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8 11:23
都是在看云 范洪义 1894年,在苏格兰的一个山顶上,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看到了山顶上的云彩被阳光照射后发生的绮丽彩环,感到非常有趣,便决定要在实验室把它模拟出来。1895年,他发现潮湿而无尘的空气膨胀时出现水滴,并设计了一套设备,使水蒸 ...
191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物理修养 :”行伍出身“还是”绿林手段“ (范洪义作)
热度 3 万志龙 2020-4-7 13:32
物理修养 :”行伍出身“还是”绿林手段“ 范洪义 文 时不时的我会收到国内外多种物理杂志编辑部来函,要求我一锤定音某篇投稿稿件的命运。这类稿件数学推导少,臆想的成分多,观奌虽新,但不依托基本理论物理知识,看得出来作者没有打 ...
208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学物理需从悟到通(范洪义作)
热度 2 万志龙 2020-4-6 19:49
学物理需从悟到通 范洪义 学物理比学其他学科而言更强调从悟到通,即是说,学者光悟性好还不够,还需有通达之能。明末清初的王船说:。。。见理随物显,唯人所感,皆可类通。。。。与王船山同时代的陆世仪(江苏太仓人)也强调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 ...
165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从韩愈说到普朗克(范洪义作)
热度 2 万志龙 2020-4-2 11:57
从韩愈说到普朗克 范洪义 量子力学的深入发展,愈发地表明系统与观察者是不可割裂的。其实,这种思想早在我国古人文学作品中就有所体现。 韩愈是古文学家,殊不知他还是一位善于将物理现象拟人化的高手。在《送孟东野序》一文中他写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 ...
1549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