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zhi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zhilong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话说量子光学数理基础(范洪义作)
2023-6-23 22:38
如今一些一本大学研究生都修量子光学以进一步了解光的本性,这是爱因斯坦后半生都关注的事。但是,国际上的量子光学教材的內容都比较肤浅,不少专题的介召都是隔靴搔痒,不能深入. 而且题材也不广泛,关于相干态、压缩态、火商的理论都是浅尝辄止,我看过不少名校老师自编的量子光学课堂讲义更是乏善可陈,真不知道这些教 ...
9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是学术偏还是心地偏?(范洪义作)
2023-6-23 09:05
前几天我在科学网上发了一文〈为什么中国数学界无人响应我的理论?〉就有个跟帖说我的“学术较偏”。 其实,我发明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是直接发展了狄拉克符号法,是每个真正想学量子力学者绕不过去的坎. 狄拉克〈量子力学原理〉书中有积分lx〉〈xl=1,而我稍作改变,问积分lx/2〉〈xl等于多少,这个问题并不偏,就像知 ...
7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我为什么迥避申报得奖与职称高升(范洪义作)
热度 1 2023-6-22 12:41
不少老同学为我可惜,说我如今年老却未能衣锦还乡,空怀满腹量子力学经纶,白写了九百多篇SCI论文和二十多本专著。对此我谨言爱因斯坦的语录作答,在〈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一文中,他写道:“要求得到表揚和赞许的愿望,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是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学、伙伴们更高明、更強有力或更 ...
117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我在量子力学领域使绝活(范洪义作)
2023-6-21 22:05
清代学者阮元曾编纂〈畴人传〉一书,介召了古代中国的数学家、天文家等的功绩,阮元虽为当时的大官,却为市井之肆写传,直属难得,不像今人只为院士写传。畴人都是会使绝活之人,庄子曰畸人俟天,会使绝活者太难得了,绝活指独家创造,人皆不能的功夫,所以一定是天意使然。我在千万学研量子力学的骄客中不知怎的发明了有 ...
8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游戏人生:物理学家与数学家的异同(范洪义作)
2023-6-19 16:40
睿智的物理学家狄拉克说:“在数学家的游戏中,规则是自己发明的,而在物理学家的游戏中,规则却是自然界提供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家感到有趣的规则正好是自然界所选择的规则。” 我从狄公的话中体会了如下几条: 1.理论物理学家要自己专研和发明数学,以顺应物理需要 ,而不是像我年轻时那样,去旁听了好几门以为 ...
115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理论推导是运气练气(范洪义作)
2023-6-17 08:10
我的科研论文能问世,全仗了理论推导,所以都是以解析式见长,推导结果简洁,但过程免不了曲折。这几天心里郁闷,觉着自己坐着推导了半小时光景便难捱下去,思考迟钝了,用筆也不流暢,我知道这是身体运气功能下降。以往推导时全神贯注。心手合一,思绪如脑中行舟。一点篙,便能划开去.借水势汪汪.摆脱漩渦和险滩。到达彼 ...
9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为什么中国数学界无人响应我的理论?(范洪义作)
热度 2 2023-6-16 09:59
有个在美国加卅理工学院任理论物理教授的大栗博司,日本人,早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被加卅理工数学教研室邀请兼职,理由是他提出了数学的新问题,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作为一个数学的使用者而受到当地数学界的重视。而我虽然发明了量子力学的有序算符內的积分理论,不但被物理界置于空阁,挤入边缘,更得不到 ...
1179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有序算符內的积分方法可使量子论纲举目张(范洪义作)
2023-6-15 07:58
有人说,范洪义在说量子论时言必称有序算符內的积分方法,他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吧! 我回应道,牛顿的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其书名就是強调自然哲学(世界的基本问题)存在着数学原理 ,解释自然现象就要用他发明的数学一微积分。由此推断,量子力学也存在着它本身特殊的数学.那就是基于狄拉克符号系统的有序算符内的 ...
8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想入非非之咬文嚼字(范洪义作)
2023-6-14 15:32
成语想入非非是指不切实际的思想未来,強调思想的过程,一般以为是贬义词。可是我觉得它比起非分之想、匪夷所思等成语来有积极的成分。因为按字面来解释,非非为二个非字重迭,是否定之否定之意,所以它可以解读为想入了并非不可能的境地 ,即非是非也。我觉得自己在思考物理理论时,经常想入非非,例如先是觉得这个计算有 ...
9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