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hany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hanyu

博文

见素抱朴,始见真我《道德经》第19章解读

已有 2597 次阅读 2019-12-7 19: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见素抱朴,始见真我《道德经》第19章解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本章老子针对人类社会病态,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老子首先提出了问题“智慧出,有大伪”,聪明睿智和巧言善辩乃人心所向,为何要杜绝呢?假如达到目的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人将十分聪明才智投入十分到某一个领域里,经历五年或者十年以上的心无旁骛刻苦奋斗,取得成绩。另一种人是人将十分聪明才智投入一分,其余九分都在想怎么快速达到目的。由于人性的弱点,99%以上的人最后选择的道路都是第二种。因此,智慧是好东西,但好的东西不一定有好的用途。也就是说,如果将聪明才智用于为百姓服务,用于积善养德,那无疑是好的,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可一旦用到损人利己的事情上去,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做为组织管理者,如何管理好组织呢?如何长久的管理好组织,使组织持续性的良性发展呢,或者办的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呢?

提倡聪明才智,设置各种奖励荣誉?下面组织的个体为了得到这些物质荣誉,会有大量的人通过各种手段伪装成聪明才智之辈,来骗取奖励荣誉,这样将组织结构和风气弄坏,从而让那些真正静下心来做事的人也没有安静的环境可以做事,最后的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结构是让整个组织结构慢慢腐朽,失去活力。

同样的道理,提倡仁义,提倡技巧,同样会有大量的人伪装成管理者需要的样子。

因此,管理者过渡提倡智慧,仁义,智巧,最后一定会导致社会风气浮躁和组织结构焕散。

从个体角度来说,个人智慧超群,庸人喜欢自扰。庸人办不成事,也不希望别人办成,因此比起让庸人静下心来做事,他们更愿意让你成不了事。尽管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生都在被贬的路上漂泊。智慧出众,不懂收敛,这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晚年等到他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写下了《示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驽,无灾无难到公卿。

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使组织基业长青呢?管理者行道,厚德载物。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如果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管理丢掉最基本的道和德,而去制定无道和德支撑的制度和规矩,基本不能长久。

比如有的国外访问学者,出国时单位私自制定政策,把上级部门全款拨给的经费,只给你一半,另一半制定一系列苛刻条款,回去以后完成才能给你。而制定这些条款和政策的人,从没想过这些出去的人生活能不能过下去,都有老婆孩子要养,都有房贷要还,制定这样的制度就是缺德啊!

对于一个缺德的组织,有那个个体会心甘情愿留下来呢?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而只有组织管理者以道和德来管理组织,一旦这样的环境形成,个体自然将十分聪明才智用于自己工作,心中自然会减少私心杂念,个体才会心服口服,真心实验为组织发展贡献力量。

有人一辈子演戏,虚伪成自然,可能自己也已经分不清那个才是真正的自我了,这种心灵上的迷失,最终也会演变成系统性身心结构崩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78182-1209151.html

上一篇:以身行道,表里如一《道德经》第18章解读
下一篇:固本守道,周行不殆-《道德经》第20章解读
收藏 IP: 213.205.1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