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土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liu 理论物理博士,湖南大学教授。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4.72.79.*   [168]黄志福   2016-6-20 18:3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53715&do=blog&id=984083
刘老师有空看下这个博主的这几篇论文,评判一下,按我的理解看了之后似乎都有点。
我的回复(2016-6-21 00:30):从博文中可以看到,他经历过>1K的退稿,看来物理学界不太接受他的理论。
IP: 110.90.16.*   [167]nameab   2016-6-6 20:23
玻尔轨道量子化对多电子也适用,请参阅我的博文
http://linyihua0000.blog.163.com/blog/static/2612670022016413729299/?newFollowBlog
http://tieba.baidu.com/p/4578657381
IP: 192.168.0.*   [166]胡春松   2016-6-4 22:30
您好!我的爱情诗参赛作品359号:欢迎加我微信投票

http://toutiao.com/i6291795119813165570/

我的微信号:18970816800

谢谢!

胡春松
我的回复(2016-6-5 21:06):359、《苦恋》作者:胡春松
我深深地  爱恋着你  如地球绕太阳般坚持  既无法放弃,又怕牵手相依
——————————————
宫崎骏: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又无能为力,就像是我爱你却给不到你想要的陪伴。
IP: 192.95.176.*   [165]魏焱明   2016-5-15 10:59
再热最后一次,望刘老师支持:
《从美国634例执法致死案,看慎用电警棍的必要性!》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977281.html
IP: 183.90.36.*   [164]孙长庆   2016-5-13 11:25
权惠老师,敬请入群 ecqsun56 参加公开讨论:《水》群公开讨论预告: 姆潘巴效应 -  氢键(O:H-O) 能量的”存储-释放-传导-耗散”循环动力学;明晚十点((13/05)
1) 现象;2. 背景;3计算;实验;4 分析讨论; 5 近期文献; 6 问题拓展
IP: 182.149.207.*   [163]sciencewatch   2016-4-3 19:14
刘教授,俺想请教您一个单轴晶体光学中的双折射问题。(1)如果光轴和晶体表面的法线 既不垂直 也不平行,当自然光 垂直 入射到晶体表面时,那就会出现双折射现象。(2)如果光轴和晶体表面的法线 平行 或者 垂直,当自然光 垂直 入射到晶体表面时,没有双折射现象。

俺要问的问题是:如果光轴和晶体表面的法线 既不垂直 也不平行,调节自然光以适当角度斜入射到晶体表面,使得折射光线和光轴平行,还会出现双折射现象吗?俺认为不会,因为这时候 o-光 和 e-光 有相同的折射率。但俺没有看到教科书上介绍这种情况。您认为呢?谢谢。
IP: 175.11.109.*   [162]齐卫宏   2016-1-27 17:40
刘老师,网上报道“科学家建立超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引力量子场论”,您是如何看的?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336739.shtm
我的回复(2016-1-28 10:06):等寒假来.
IP: 192.95.176.*   [161]魏焱明   2015-12-29 21:04
刘教授您好:我的最新博文中提到了您的大名。《一公斤中子的威力有多大?质子、电子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946628.html
如觉不妥,欢迎随时打招呼让我更正。
我的回复(2015-12-30 08:07):推荐一个先,过一两天再拜读。
IP: 182.148.24.*   [160]sciencewatch   2015-12-14 16:30
刘老师,请教一个简单的量子力学问题:在标准的量子力学教材中,光子能量 E=hf 是推导得到的,还是直接取自于 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谢谢。
IP: 112.11.104.*   [159]aiyinsiwei   2015-12-13 21:46
我们也算是相识多年了,现在我在海宁图书馆附近工作 好好打我的基础 将来有机会希望能当面拜访,即便不能和老师你学物理 老师对学问的态度还是让我钦佩于心
IP: 222.79.245.*   [158]黄志福   2015-12-10 16:04
发现刘老师批评TSALLIS的那篇博客不见啦。当做是历史的见证,挺好~~
我的回复(2015-12-10 16:09):意图不是来自TSALLIS,你懂的!
IP: 218.205.147.*   [157]朱林   2015-11-9 18:21
物质粒子的波动性有新的系统性解释了。敬请刘老师关注。
IP: 125.66.157.*   [156]lbg1970   2015-10-18 20:22
之前给您留过言,不知您抽时间去读过我的文章没有?http://tieba.baidu.com/p/3354236531
IP: 209.171.88.*   [155]魏焱明   2015-7-7 11:46
我的新博文提到你的名字,阅后如觉不妥,可以要求我修改。
炒:水火平衡调控的热力学,中华文明的瑰宝!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903219.html
IP: 222.219.184.*   [154]biofans   2015-6-4 20:04
初高中时订过《语文报》,记得当时有一篇文章专门写到不能用“您们”。
IP: 222.219.184.*   [153]biofans   2015-6-4 09:42
》》[5]刘全慧  2015-6-3 20:15
标准的现代汉语中,没有“您们”的说法。
您没有孩子??  
~~~~~~~~~~~~~~~~~~~~~~~~~
可以说“您们”吗?
2009年07月03日 14:18

  在汉语中,表示尊敬的时候,要说“您”,特别是对长辈和老师,要用“您”。但是,如果有时候,听话人是几个人,可以说“您们”吗?有的老师说不可以说,有的老师说可以说,请您告诉我究竟可以不可以说“您们”。谢谢!(美国留学生 玛利亚)

  玛利亚同学:

  “您”最早见于中国金元时期的文献,意思是“你们”。例如元代白樸《梧桐雨》第三折中说:“杨国忠已杀了,您众军不进,却为甚的?”再如元代马致远《汉宫秋》中说:“我道您文臣安社稷,武将定戈矛。”其中的“您”都表示“你们”。

  后来“您”渐渐成为“你”的敬称。例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唉,您是顾客呀,怎和我们坐在一处?”现代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在《报复》中说:“她叫您到公园去,她等着您哩。”著名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中说:“妈,我从来没想过这些事——您不是允许我还去念书吗?我求您再别跟我提这些事了。”

  可见,“您”是汉语中很常见的说法,是“你”的敬称。如果称呼对象是两个人,可以说“您两位”;如果称呼对象是几个人,可以说“您几位”。

  但是,有时候,称呼对象比较多,用“您几位”显然不合适,这时可以用“您们”来敬称对方。

  例如在毕业典礼上,面对许多老师,发言的学生可以说:“老师们,感谢您们对我们的培养!”在节日,学生向多位老师祝贺节日,可以说:“祝您们节日愉快!”如果是写信向多位老师祝贺节日,也可以用“您们”。也就是说,不论口头上,还是书面上,面对多位听话人需要使用敬称的时候,都可以用“您们”。而且,面对两位或几位听话人,为了表达简洁,也可以使用“您们”,例如面对两位老师可以说:“祝您们身体健康!”

  最近我在汉语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您们”的用例达300多万,可见在汉语中,“您们”的使用已经比较常见了。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的回复(2015-6-4 19:54):谢谢提供的讯息。看来我是老了,而您比我小,更容易接受新东西!
本质上,文字不过是一种记录。如果这种记录获得流行,估计会被认可。
尽管如此,即使吕叔湘先生后来认为可以接受,他也不会这样用。
——————
“您们”这种说法到底成立不成立,语言学界一直是有争论的。粗略地说,早年是否定派占上风。如王力、丁声树等前辈都曾明确指出,“您们”这种说法在北京话中是没有的,因此不成立。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这种看法似乎逐渐有了松动。吕叔湘先生早期也是否定“您们”的,但后来他发现北京话中有“您们”存在,虽然使用频率还不高。所以吕先生态度似有转变。到了90年代,对“您们”的肯定进一步加强了。这里出力最多、态度最明朗的首推邢福义先生。他在1997年出版的《汉语语法学》中,对“您们”一词作了多方面的论证,结论是这种说法完全是顺应历史潮流而出现的,它是应运而生,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IP: 117.169.1.*   [152]刘吉斌   2015-5-20 21:49
刘教授:
        请你注意英捷特数据库平台(ingentaconnect) 中physics today68卷第6期以封面文章发表(31日前)名为 A new approach to the correction of Galilean transformation的文章,其属下期刊physics Essays已在线发表。我认为这文章的内容值得人们关注,故作此留言。如果你们能细读这文章,也许会给你们带来一些重要的课题和机遇。文章作者——刘圣。
IP: 182.149.192.*   [151]runningwater   2015-5-9 11:35
博主回复(2015-2-1 16:51):光速是群速度还是相速度,如果二者相等,则没有歧义。如果二者不等,则光速取信号传递速度。

---- "信号传递速度" 比群速更扯皮。"信号传递速度" 有很多定义。从数字通讯的观点看,传递一个单元的信号必须占用有限的脉冲宽度。从这个意义上讲, "信号传递速度" 要比真空光速小。单个光子不能传递一个单元的信号,而单个光子的速度就是光速。当然有的经典著作证明了,不管在什么媒质中 "信号传递速度" 都等于光速,这就要看怎么定义 "信号",如何 “证明”。
IP: 1.163.178.*   [150]許德惇   2015-5-2 07:13
尊敬的劉教授:
拜讀你的短文,受益良深,謝謝分享。
我是新手,想推薦你的文章,不知該如何做?
IP: 182.148.25.*   [149]runningwater   2015-5-1 15:04
刘教授,您是专家,请教您一个关于光脉冲群速(group velocity)的问题。

传统上,一般认为反常色散区的超光速群速没有物理意义【1】。但有人提出批评,认为这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错误概念【2】。理由是 L.J. Wang 的实验中观察到光脉冲几乎无变形地超光速传播【3】。如果超光速脉冲物理上是可行的,那么就可以把超光速脉冲用于数字通讯,实现超光速通信。但这样一来又和相对论相矛盾。错在哪儿呢?

1. J.D. Jackson,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John Wiley & Sons, New Jersey, 1999, Sec. 7.8.
书中说 “group velocity is generally not a useful concept in regions of anomalous dispersion”.

2. P. W. Milonni, Fast Light, Slow Light, and Left-Handed Light, IOP Publishing, London, 2005.  
书中Milonni 批评说, “group velocity ceases to have phys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case of anomalous dispersion, when it can exceed c” is a long-standing misconception, because the group velocity in such a case “still retains its meaning as the velocity of nearly undistorted pulse propagation, as experiments have shown”. 这儿的实验指的是L.J. Wang的experiments.

3. L.J. Wang, A. Kuzmich, A. Dogariu, Gain-assisted superluminal light propagation, Nature 406 (2000) 277-279.
俺不清楚实验中测量的相继出现的两个脉冲是否同一个脉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3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