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媒体吹捧、误读“数学天才”

已有 3432 次阅读 2012-12-17 13:56 |个人分类:栏目:科技事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数学, 媒体

本刊记者/李 娜
      故事的开始看上去像是另一个刘路。
      2011年,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刘路因在国际数学期刊《符号逻辑杂志》发表论文解决了数学领域中的西塔潘猜想,获得了校方百万奖金以及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岗位,因此备受媒体追逐。
      2012年10月,媒体又为一个青年学子激动了。韶关学院大四学生王骁威在《数论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证否了一个数论方面的猜想。同样是大学本科生,同样是国际数学期刊,南方媒体率先追逐王骁威,称其为解决了“世界难题”的“天才”,报道其希望成为“中国高斯”的梦想,继而引发了全国关注。
      但与刘路不同的是,在媒体的纷纷报道中,王骁威并没有因为发表文章立刻获得丰厚回报,他甚至因为英文水平以及保研制度等可能无法继续深造。另外,王骁威的论文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比如他所证否问题的重要性、文章涉嫌重复研究等问题,在各路媒体的纷繁报道下,一件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真实的王骁威事件被误读了。
吹捧:60年未解数学难题?
      或许是刘路事件的后续效应,媒体面对又一个能在国外期刊发表数学论文的大四学生格外兴奋。
      王骁威的论文确定被《数论杂志》接收后,《南方日报》10月31日以“王骁威:想做敢追梦的中国高斯”为题报道了王骁威即将在国际数学期刊发表论文的事情。报道称其从中学开始痴迷数学,未来的理想是成为“中国高斯”。11月6日,《广州日报》以“90后男孩破解60年未解的世界数学难题”为题报道了王骁威,报道被多家网站转发。
      对于媒体所宣称的“60年未解决的世界难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工程学习技术研究中心的彭翕成觉得有点夸张。王骁威发表的论文是关于数论里的一个猜想的证否:“自然数中的所有素数都能用1通过加号、乘号和括号来表示”,之前的研究发现3亿之内这个猜想都成立,王骁威经过钻研发现当素数为353942783时,这个猜想并不成立,因此推翻了这个猜想。但彭翕成认为数论里像这样的猜想很多,并不是特别重要的数学问题。彭把他的质疑写成一篇博文,引发很多网友关注,不少网友也同意彭的看法。
      同样,在数学专家眼中,王骁威解决的问题也的确不是所谓世界难题。研究数论的浙江大学数学教授蔡天新说,这表明该学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至少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但这不是世界难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邦河院士说,他和我国的数论泰斗王元院士聊起这件事,王院士表示并没有留意过有这样一个猜想。显然,这是数论当中一个不太显眼的问题,被媒体大肆渲染了。李邦河院士说,无论是王骁威还是刘路,他们解决的问题都是入门比较容易、不需要太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媒体不能过分吹捧,以免“捧杀”好苗子。但是李院士也强调,以他们作为本科生的基础,能做出这样的结果还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彭翕成发现,这个问题可能早已被证否了,网上也能查到一些相关资料。李邦河院士说,既然被国际期刊接收,说明是通过了评审,如果真的涉及重复研究,那可能是审稿失误,但这并不能抹杀这个学生的天分和能力。
误读:无学可上还是兴趣至上?
      王骁威发表论文的事情被报道之后,对比刘路,媒体又开始关注他下一步的发展。11月6日《羊城晚报》以“韶关学院天才学生:破解了数学难题却可能无学可上”为题报道称因为王骁威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考研无望,而自己学校亦没有保研资格,所以无学可上。南方网的报道也说,王骁威偏科,英语不行。于是媒体又开始纷纷讨论这位“数学偏才”的考研出路在何方。
      但媒体们的“热心”显得一厢情愿了。王骁威本人11月15日在《成都商报》澄清说他自己英语并不差,英语四级没过是因为只考了一次,差2分没过线,之后再没考过,他不喜欢任何考试。王骁威也并不是只学数学的偏才,他涉猎广泛,还阅读过医学和德语书籍,甚至还有《茶花女》这样的小说。
      而且,更重要的是,媒体们在铺天盖地讨论这个学生能否破格保研的同时,王骁威自己却对此兴趣不是太大,他说自己不一定非要读研。
      王骁威说其实自己想找一份清闲的工作,最想做的工作是图书管理员,好在业余时间能将数学当成爱好一样继续研究。媒体说,学校可能考虑提供一个清闲的后勤岗位给王骁威,让他有时间继续做研究。果真如此,王骁威说他会接受,为的是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兴趣进行下去,后来学校否认了这一说法。他在《成都商报》的采访中说,这种学习研究,他是当游戏在玩。有任何压力,都做不了。不过他还是补报了研究生考试,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会考虑读研,但担心读研要由导师来定研究方向,自己没有太多主动权,做不了自己喜欢的项目。
      本来只是一个爱好数学的学生在国外杂志发表了一篇小论文,却被媒体建构出一个“数学天才”发展受困的故事。这或多或少也影响了王骁威的生活选择。蔡天新教授就请学生跟王骁威联系过,说欢迎他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不过媒体提及的丘成桐先生曾询问他以后想去清华还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继续深造,被与丘先生有联系的彭翕成确认为并无此事。
      对于王骁威以及这样学生的未来发展,李邦河院士主张可以为其创造一定的学习机会,但是不要过分报道,更不能“捧杀”。他一直认为中南大学在刘路事件中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将刚入门的学生奉为大师级研究者,并给与超级丰厚的奖励,这难免会令年轻人内心浮躁,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学术道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643565.html

上一篇:人脑智力的多面解读
下一篇:从麻疹病防治解读中英麻疹政策与争议处理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1 彭翕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