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国外科技期刊亮点·

已有 1462 次阅读 2009-11-5 13:05 |个人分类:栏目:科技期刊亮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抗体可帮助T细胞消灭肿瘤

  T 细胞是一种与癌症肿瘤斗争中特殊的免疫细胞。但在人体中,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很好地混合在一起,一直难以成功地找到一种使T 细胞能够标靶肿瘤细胞的技术。2008年8月15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报道,已研发出一种抗体蛋白blinatumomab,能够有效地将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的T 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起来,致使该癌症部分或者完全消退。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Ralf Bargou与Micromet AG 公司Patrick A. Baeuerle等在患病者中尝试使用不同剂量的

  blinatumomab,结果发现在38位患者中,在0.000 5~0.006 mg/(m2·d)剂量范围内,有11位患者出现明显的治疗反应和肿瘤消退。blinatumomab同样也可清除骨髓和肝上的肿瘤细胞。然而也有相关的不良反应出现。现在正在进行临床II期试验,以研究blinatumomab 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活性。

  霍乱无症状感染比例远超过估计

  霍乱爆发过程中,轻度感染的真实程度难以评估,对无症状感染与有症状感染比例的估计最低可以低到3 ∶ 1、最高可以高达100 ∶ 1。因此,对流行病学记录的解读一直是比实际情况低估的,而且低估的程度似乎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大。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Aaron A. King等对50年间孟加拉国霍乱死亡模式所进行的一项新的模拟研究表明,无症状感染与有症状感染的比例实际上超过1 000 ∶ 1。这项工作有可能极大地改变人们对霍乱爆发以及如何应对的认识。同时也说明,从普遍意义上讲,传染病的不明显感染的重要性一直是被低估的。相关论文发表于2008年8月14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

  药物治疗西尼罗河病毒感染方法

  科学家发现一种用药物治疗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的方法。这种药物最初是为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而设计的,工作原理是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通常由蚊子传播的西尼罗河病毒已在北美一些地区流行,每年导致数百人死于脑炎,目前这种病毒还没有疫苗。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Erin E. McCandless,Robyn S. Klein等为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小鼠注射了一种为了治疗艾滋病病毒而开发的、称为AMD3100的化合物(也被称为Plerixafor)。接受这种治疗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8天恢复,未接受治疗的小鼠则继续患病直至死亡。该项研究可能既为治疗西尼罗河病毒感染,也为治疗其他形式的病毒性脑炎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相关论文发表于2008年8月1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阿尔茨海默症疫苗疗效之局限性

  2008年7月19日《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的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I期研究结果表明,针对β淀粉状肽Aβ42的阿尔茨海默症(AD)疫苗,能够清除AD患者脑内的淀粉斑块,但却不能阻止病人神经退行性变的发展。

  已知AD标志物Aβ42在脑内聚集形成斑块并沉积在脑血管内。动物实验表明,用疫苗免疫小鼠,能够减少小鼠脑内斑块,改善认知功能。为了研究Aβ42疫苗免疫对AD病人长期转归的影响,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Moorgreen医院的Clive Holmes等在2000年纳入了80例AD病人,随访病人至6年后。共有64例病人随机接受50 μg 或225 μg疫苗注射,16例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疫苗组平均Aβ负荷显著降低(5.1% ∶ 2.0%),疫苗组虽然淀粉斑块有减少(其中2例斑块完全清除),但这些病人死亡前均患有严重的终末期痴呆症。他认为,无证据提示疫苗免疫对AD病人认知功能有任何重要影响。因此,仅清除斑块不足以阻止AD病人的病情进展,还应对抗淀粉治疗以外的其他疗法进行研究。

  吸烟成瘾缘自遗传基因

  吸烟成瘾主要是遗传基因使然。美国密西根大学Ovide F. Pomerleau等称已经找到一种基因,它通常会让那些首次尝试抽烟的人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从而上瘾。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08年8月7日出版的《上瘾》(Addiction)杂志。

  Ovide F. Pomerleau等对435位(其中232为对照组)志愿者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吸烟上瘾的原因中,六成为遗传基因,两成为家庭环境,另两成则缘于个人经历。容易导致人吸烟成瘾的基因名为CHRNA5基因,它会影响机体对尼古丁的吸收。Pomerleau等还对白鼠进行了实验,发现CHRNA5基因会进行变异,带有变异基因的实验鼠所吸收的尼古丁量明显高于正常实验鼠。此外,它还会参与乙酰胆碱受体蛋白的合成,而乙酰胆碱是产生欣快感的主要神经传导物质,并同时影响机体的学习与记忆能力、睡眠、肌肉运动、心跳和血压等。研究人员认为,尼古丁的构成与乙酰胆碱高度相似,很可能与相同的受体蛋白结合发生作用,神经系统在吸收尼古丁后,也会产生和吸收乙酰胆碱相似的欣快感。Pomerleau表示,在CHRNA5基因发生变异之后,机体产生的乙酰胆碱受体蛋白更易于与尼古丁结合。对于实验鼠,这会促使机体吸收更多的尼古丁;对于人类,这会使人体易于对尼古丁产生依赖性,也就是烟瘾。(责任编辑 朱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268179.html

上一篇:·国外科技期刊亮点·
下一篇:关于加快发展江苏省工业设计产业的建议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