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设计模式与现代C++ 连载(三)
邹德虎 2019-3-22 13:43
7 访问者模式 访问者模式大约是 23 种经典设计模式中对象耦合最紧密的,但它的存在必然有自己的道理。它可以在某个对象结构(体系)上定义新的操作,就好比已有一个东西了,有多个访问者,每个访问者做不同的事情。 下面举电力系统的例子。状态估计是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其计算完成后,结果表现为潮流 ...
26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设计模式与现代C++ 连载(二)
邹德虎 2019-3-19 14:37
3 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也许是最能发挥 bind/function 威力的模式,它可以把请求,调用函数等操作打包成对象,然后可以对对象统一管理,方便的实现用户操作的汇总、回退等。《设计模式》这本书里面,是继承抽象的基类,然后使用基类对象实现命令的管理。而采用 bind/function 更加简单直接,直接把一切可调用物 ...
31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设计模式与现代C++ 连载(一)
热度 1 邹德虎 2019-3-18 20:11
1 概述 本博客的目的是总结自己编写 C++ 程序的一些经验教训,为同仁提供一些参考。设计模式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在经典的《设计模式 -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中,四位作者以 GUI 软件作为例子,用 C++98 标准阐述了 23 种设计模式。但是 2011 年后,现代 C++ 标准做了很大的变 ...
395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矩阵思维---从潮流计算说起
邹德虎 2019-3-11 14:35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的计算,在本科生课程《电力系统分析》中就有完整的介绍。优秀的本科生,或者普通的硕士研究生,应当有能力独立编写完整的潮流计算程序。 但是不同的潮流计算程序是有不同层次的。 第一层次,是初学者水平。特点是把 ...
39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电力系统中的下垂控制
邹德虎 2019-1-2 16:01
电力系统分析中,发电机的一次调频特性是一个向下倾斜的直线,可以称之为下垂控制。不仅仅是频率调节了,在发电机电压调节(我之前写过博客谈过励磁的外特性),乃至微电网的控制中,处处可见下垂控制的声影。但即使是学电力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少有人清楚下垂控制的来龙去脉。本文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比如说发电 ...
187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早期历史
邹德虎 2018-8-24 16:1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又称能量管理系统 (EMS) 或者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该系统是电网调度控制运行的中枢,是工业软件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可靠性要求。回顾中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早期历史,还是有些意思的。 将计算机用于电网调度控制、特别是实现高级应用功能,起源于 1970 年,应用于美国的新英格兰电网。 ...
56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发展趋势
邹德虎 2018-3-20 19:23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重要性就不介绍了,主要是电力系统很难像别的行业那样大量做实验,仿真是很多时候唯一的选择。在 70 年代,电力系统的仿真算法和第一批仿真软件就出现了。从那时候起,基础的仿真算法改进的并不多,但仿真的实现形式已经有过几次变革。我把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发展分为 3 个阶段: ( ...
48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能源变革形势下值得关注的技术工具
邹德虎 2018-2-24 10:59
现代的能源与电力行业正处于大幅度变革的时代,例如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高;主动配电网、微电网迅速发展,市场参与主体迅速增加;新型综合能源管理开始试点应用。本文适合在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不一定适合高校科研人员。对于企业工程师来说,我觉得以下的通用技术工具是值得关注的: 1 )优化,这里的优化包括几个 ...
24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机器学习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邹德虎 2018-2-13 10:00
继电保护是在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的作用是:在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准确、快速地切除故障设备,避免造成连锁反应。同时需要保证不误切无故障设备,不能扩大切除范围。为此,不同设备的保护是互相配合的,每个保护,都有严格制定的保护范围,保证在保护范围内的故障准确动作,保护范围外的故障坚决不能误动。 ...
437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矩阵乘法的优化
热度 1 邹德虎 2017-11-14 20:14
矩阵乘法的定义是十分简单的,如果按照数学上的定义,可以写出下面的程序: 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来看,上面的代码是幼稚的。主要表现在: B 读取内存中的数据,是不连续的。在最底层的循环中,随着 k 不断加 1 , B 不断的在内存中跳跃。这会引起缓存命中率低,循环程序不断的把内存转移至缓存,引起效 ...
164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7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