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周末闲话-11:说说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中的那些小事儿 精选

已有 10401 次阅读 2012-1-21 16:39 |个人分类:灯下琐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规范化, 英语科技论文, 下作

经常有人说,有时,细节决定成败。诚哉!今天就来说说有关科技论文写作中的那些芝麻绿豆的细节。

屈指算来,我为英文科技刊物润饰稿件已有四十余载,如今每年经我润饰的论文仍逾百篇。与四十年前相比,论文的第一作者大幅度地年青化了,估计平均年龄为三十郎当岁,也就是说,年青作者已成了向英文科技刊物投稿的主力军。那么,英文稿件的文字质量如何?恕我直言,不敢恭维,虽然不能说每况愈下,但至少有一批稿件的写作水平低下。特别是写作态度和写作规范方面,确实远远不如以往几代学人。有些年青人率性而为,竟敢杜撰英语单词、短语,生造英语句式,写出来的论文惨不忍睹,除了英语根底不足这一根本原因之外,学风不严谨、态度不认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的主要问题罗列于下。

·论文格式不规范· 基本上不懂科技论文的章法,随意铺排,杂乱无章,不说前因后果,不讲逻辑思路,不顾详略有致,该引述他人成果时不予引述,该详细铺陈处一带而过,不用细讲处则滔滔不绝,思路混乱,格式自成一套、自说自话。我的劝告是:开篇写论文时,学一点写作规范,针对论文需求,确定格式,例如,学位论文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来写;期刊论文按照拟投杂志的格式来写;会议论文按会议指定的格式来写,这应该是起码的要求吧!

·论文语体不规范· 不懂口语与书面语言、科技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别,信手乱写。文章里充斥着 “It’s”“don’t”“can’t”之类的口语,难登科技刊物的大雅之堂。我的劝告是:在科技论文写作中,尽可能用庄重的表述方式,切忌用口语化的缩略语;遣词用句时,能用大词,就不用小词;尽量少用华丽辞藻;忌用单数第一人称“I”做主语。

·冠词用法不规范· 不熟悉英语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用法,该加时不加,不该加时加了。我每次修改英文稿时,加得最多的词是“the”“aan,例如,在“Navier-Stokes equations”前,这个“the”一般是不能省掉的(除非在标题里),而在年青人笔下,常被忽略掉。我的劝告是:写英文稿时,充分注意英文中冠词的用法,不要忘掉加冠词,也不要肆意乱加。

·连词用法不规范· 不知道英文与中文的结构紧密度的差别,忘掉用连词来连接从句或组分。我改稿时,添加连词“and”之类的频度也很高。我的劝告是,留意英语组分中加连词的必要性,不要把英文文章写得松松垮垮

·标点符号不规范· 不了解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差别,直接搬用中文标点。例如,有时一段文章一到底,不知所云;更为匪夷所思的是英文稿中常常出现顿号,殊不知,英文没有顿号,并列的组分间用的是逗号(加顿号时还得转换word的文本,也不嫌麻烦)。我的劝告是:注意标点符号之类的细节

·学术名词不规范· 不懂得使用学术词汇的名从主人的约定,有严格的规范,由不得个人杜撰;缩略语的写法也有规范,且不宜滥用,通篇缩略语会搞得读者一头雾水,标题中尤其不该乱用生僻缩略语。我的劝告是:多查科技词典,规范学术用语

·文献引述不规范· 不知道引述文献的规范性:参考文献写法应该自洽(一篇文章中用统一格式);文末的参考文献文中必须恰当引用。我的劝告是:尽力规范地引述参考文献

以上指出了年青学人写英文科技论文时的七种不规范的做法,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与时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有关,更多的是由于青年朋友们写英文稿时不修边幅,他们不是一点也不懂写作规则,而是无视规则,写作态度不认真。因此,真心希望年青人写英语科技论文时,字斟句酌,一丝不苟,这应该是培养自己的严谨学风的一个重要环节。

 

写于2012121



论文写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732-530755.html

上一篇:基金申请新议-11:勇敢上阵 秀出亮色——谁来分享“优青”新蛋糕
下一篇:万紫千红才是春——也说春晚
收藏 IP: 124.79.15.*| 热度|

35 刘用生 罗汉江 曹聪 张乐 尚松浩 朱志敏 武爱 董焱章 苏德辰 任胜利 吴斌 杨海涛 陈学雷 覃开蓉 何宏 沈海军 吕喆 孙庆丰 唐小卿 雷锦志 唐久英 牛文鑫 唐常杰 吴吉良 王宇飞 张宇宁 赵凤光 葛建平 aichengzhang yangwencao hangzhou 宋敦江 fqk6166 mbb liangf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