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杂记篇-4:浅谈钱伟长的人文教育思想

已有 3669 次阅读 2010-8-11 09:06 |个人分类:名人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钱伟长, 体育, 文艺, 马约翰, 人文教育

【按】一年前,我接受了上海大学紫依杂志社记者赛力克的采访,主要谈钱伟长的人文教育思想,现整理当时的谈话记录,予以照录,希望与大家进行交流。

浅谈钱伟长的人文教育思想

——答上海大学紫依杂志社记者问并寄语上大学子

记者(赛力克):理工科学生必须懂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素养,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给四化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是钱伟长19856月向上海媒体表明的看法。他还认为,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体育教育。因为体育运动培养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这两个都是体育训练中最重要的东西。从这一点出发,能不能谈谈当代大学生对学校里面体育教育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受访者(戴世强):我认为,首先应该充分学习、领会钱伟长教育思想的一个要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的人才,特别强调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钱伟长教授一贯重视体育教育。在《钱伟长文选》(第五卷)中论及体育的就有三篇:《体育与全民素质的提高》(1997)【1】;《深切怀念我的老师马约翰教授》(1999)【2】;《在校长体育论坛会上的讲话》(2002)【3】。尤其是在文【2】中,先生以87岁的高龄,写下六千余字的长文,满怀深情地追忆了他的大学体育老师马约翰教授,他说:“六十多年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有勇气承担风雨,有毅力克服困难,有意志不断战胜自我,今天还能坚持为祖国服务,战斗在教育科研岗位上,缅怀马老师的教诲铭心不忘!”他还说:“老师严格要求我们,必须遵守体育道德,必须学好功课,在运动场上蓄意伤人的、有一门功课不及格的都不能留在体育队,代表队的很多成员都是学业佼佼者。……老师是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了我们的人格,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在文【1】的末尾,先生说:“我认为体育运动使我终生受益。”

那么,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好处何在?先生指出:“好处之一是身体健康,另外运动也可以培养人,培养人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他阐释道:“体育运动不光是培养人的体格,还培养人的能力。进行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健康,也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更不仅仅是为了职业,而是要成为人生的必要内容,是要进行意志的锻炼。一个人没有意志,什么都办不成!”“运动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要应付环境,就要有分析决策的本事。我们培养学生,要各种能力都培养,这就是现在要求学校进行的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就是四个字:德、智、体、美。”(见文【1】)。先生在上述文章里,也在其它许多场合,讲述了他早年在清华大学的体育实践,讲到他怎样从弱不禁风、身高不达标的文弱书生成长为运动健儿的经历,讲到体育运动磨炼他的意志的实例,讲到他的学友强身报国的事例,充分说明了体育教育的“健身、励志、益智”的三大功能。

因此,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对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态度应该是:

l        从内心深处予以重视。前辈的实践和思考告诉我们,接受体育教育可以健身、励志、益智。大家何乐而不为?建议年青学子日常休闲时,抽一点时间,读一点有思想深度的文章。例如,上面提到的文【2】,读来并不枯燥,读后会觉得受益良多,至少会较为全面地认识体育教育的意义,不会把体育运动等闲视之了。

l        尊重体育老师。当前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从中小学时代起,就不重视体育之类的“辅课”。试问,当今的学生中,有几位能像钱先生那样终生不忘自己的体育老师的?对体育老师的辛勤劳动理应尊重,虚心聆听他们的教导。而学校体育老师和运动队教练的地位(包括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应予大幅度提高。体育老师自身,则应以马约翰教授为表率,成为学生在德育、体育教育中的良师益友。

l        切忌急功近利。接受体育教育,应以“健身、励志、益智”为主要目的,千万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有“锦标主义”,否则必定事倍功半或半途而废。

l        实现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大学生的体育教育,除了上体育课和参加竞技体育赛事以外,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日常的各种锻炼活动。先生在文【2】中介绍了当年清华的一种别有风味的“斗牛”活动值得效仿: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球场上人声鼎沸,人人争当“斗牛士”,自由组队,争抢篮球,投入对方篮框算赢,此外别无规则,也不计胜负,“在落日的余晖中,大操场上聚集着几百名‘斗牛士’,欢声喧嚷,尽情奔跑争抢,展现出无限蓬勃生机,可真是清华园里别具一格的体育景色。”(见【2】)上大能不能也出现类似景色?

记者:我们知道,钱老的前瞻性教育观点,并非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在他担任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校长20多年里更是得到了有效实践。他一直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文化艺术社团、聘请艺术家和评论家来校开设艺术课程等。所以学校里也有很多艺术类或文艺类社团,那您对大学生关于这些社团的态度有什么建议呢?或者您觉得这些社团在创办、运作、举办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受访者:我们应该牢记钱伟长校长的名言: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校长的话》,1990)。这里,他对高校应培养的“全面的人”作了言简意赅的概括,其中提到了“有文化艺术修养”,而高校里的文艺社团在提高文艺修养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这种社团应该加以大力提倡和扶持。联想到现状,我的想法是:

1.      开展文艺社团活动应该有正确的目的。大而言之,为了实现先生所提出的“培养全面的人”的目标;小而言之,让每个参加者在娱乐身心、增长见识的同时,不断地陶冶情操、道德臻于完美。

2.      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的一切活动应为此添砖加瓦。大学文艺社团的活动应强调“主旋律”,大力弘扬正气,打击邪气。2007年上海市教师节庆祝会上,我看到上海师大演出的宣传贺宝根教授的一个活报剧,极为感人,实现了艺术性与政治性的完善结合,看了催人泪下。这样的艺术活动多多益善。

3.      要发扬自主的原创精神。在活动节目的选择和安排上,不应盲目跟风。上海大学人才济济,应提倡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希望看到涌现大批有上大特色的新形式、新内涵的文艺活动。

4.      防止“过娱乐化”。无庸讳言,当前有些媒体有“过娱乐化”倾向,对青年人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不反对适当娱乐,但不赞成单纯追求刺激或某种利益而不顾其它。

5.      鼓励各学科学生积极投入。一般来说,理工科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而“文艺细胞”较少,吸引和争取他们参加各类文艺活动是文艺社团的责任,这就要求社团组织者了解各类学生的区别,尽可能安排多种多样的、为各种学生喜闻乐道的活动形式。例如,理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擅长于棋牌(如围棋、象棋、桥牌等),不妨多组织棋牌社团和相应的竞赛活动。

记者上海大学在全国多数高校尚未实行学分制或者实行形式上的学分制时,就已开始了真正的实践。实行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由度;钱老这些教育实践已经实行了20余年的。您觉得作为上海大学的学生,该怎么样利用好“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等这些制度,来更好的处理学习与钱校长所提到的体育以及文艺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呢?

受访者:上海大学实行的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发展本校的体育、文艺素质的培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诚如你所说,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如上所述,先生已指出,清华大学的体育代表队只为“学好功课的人”开放,文艺方面也是如此,有了学分制,学有余力的人,修够了学分,就可以更多地参加体育、文艺活动;学生想要参与这些活动,就应更自觉地创造性地学习;选课制应该更灵活一点,按钱校长“拆第三堵墙”(即专业、学院之间的墙)的精神,学生应可跨系、跨学院选课,学到他们想学的非本专业的知识,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短学期制中的夏季学期,更为喜爱体育、文艺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机动时间。所以,上大的学生应充分利用新制度带来的有利契机,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课外活动,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日新月异地发展、提高。

记者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而钱校长的教育思想认为应该培养全面的人,而我们常常碰见一些在某领域能力非常突出,而在另外一些领域却很欠缺的人,您认为这些人应该怎么更好地发展自己呢?

受访者:钱校长一贯强调通才教育、通识教育,从不赞成偏科或兴趣偏窄。他对理工科学生说过,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除了学习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以外,还要学点文史知识,学点经济知识,学点管理知识,也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校长的话》,1990)。他特别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上海大学200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他讲道:“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就是会思考问题的,今天你学的可能是数学,明天你从事的可能是别的东西,关系不大的,因为处理各种事务的办法都是一样的,我们要培养符合马列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能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我很赞赏钱校长的这些观点。如今上海大学的领导也在不断贯彻钱校长的这些主张。

现在社会上的确出现一些“单科突进”的青年人(典型者如韩寒),我校可能也有这样的人。我并不看好他们未来的发展(如果他们坚持现有想法)。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贝弗利奇说过,所谓在科学上成年人思维上的发展,只能到达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到达的高度的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美国著名学者泰勒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我认为,决定青年人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具备创造能力,而要创造,就必须有全面的、扎实的知识基础。很难想象:仅在某个方面有特长,而对其它方面不甚了了的人,会有惊天动地的创造,宋代的“神童”方永最后归于平淡即为一例。

我觉得,对某个方面非常出众的青年,应该一方面给予鼓励,另一方面给以正确的引导。而对他本人来说,应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在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同时,广闻博览,博采众长,夯实基础,触类旁通,只有这样,他的特长才会得到更加痛快淋漓的发展,迎来自己更加辉煌的明天。

整理于200822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732-351886.html

上一篇: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杂记篇-2:探索钱伟长先生的长寿秘诀
下一篇:论文投稿十日谈(上)
收藏 IP: .*| 热度|

1 郭战胜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