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tuguiguz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tuguiguzi

博文

衡山嘻游记

已有 4793 次阅读 2017-10-16 20:3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游记


今年去了三次衡山,再加上高中去的那次,我算是四游衡山了。不知道还在衡阳的另两年,能不能凑齐七游记,七游会不会召唤出南岳圣帝火神祝融呢?

第四次是今年国庆与我爸去的。来回40里的山路我们全部用脚丈量而出,登上1300多米的祝融峰大概花了四个小时。因为是国庆旺季中秋节之日去的,游者众多,故我们从大路旁的栈道寻幽而上。竹林旁的湖水水波荡漾,青苔爬满大树,一路清风送行。奇石、曲水、飞泉应接不暇;石门、飞岩、云雾,宛如仙境。这次走着我们没走过的香炉峰石道,绕过看似无路、走近开朗的跌宕奇石,摸着两侧的顽石登顶香炉峰。感慨着“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在一片片游雾的欢送下,沿级而下。于是到了半山亭,此刻漫山遍野的游客映入眼帘,最可爱的是山寺的香火的飘香了。一闻精神抖擞,继续山行而去。绕过了几道弯,踏过了多少步,在儒释道相融的衡山灵地,回思遐想着自己的多少事。汗水湿润脸颊、深了衣裳,脚步却依旧从容。经历了几次休息,同行的游客换了又一波,终于到了南天门。此刻天气骤寒,雾气湿潮,不仅打了个寒颤。到了南天门,还怕天兵天将的小法术吗?不怕!我们是去祝融峰摘峰顶石寿桃的。在人潮的大流中(到了南天门就没有车上去了),我们继续向上而去。此刻排队等车下山的游客排了几百米的队伍,毕竟是南岳一年最热闹的三个日子之一(即元旦、8月初一圣帝生日、中秋节)。我们笑着上山,买了108颗的檀香佛珠项链、12颗的绿檀手链,这个小贩还是卖贵了给我们,50块钱的价格走几步另一个小贩就降价10元。摸着佛珠,感受着飘汗的畅快,呼吸着饱满的氧气,醉氧着前进。此刻,摸到了祝融峰的山碑。于是就是拾级而上,20分钟后到顶了。此刻,在寿山摸着“寿比南山”石桃,一个好心的帅哥给我们俩合影留念,作为回报,我给他们夫妻两来了张“比心”照片。在祝融峰顶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将山脚一路带上来的香盒、香火在火神的加持下给烧了,化为缕缕徐烟,给全家人带来永远的祝福。拜完南岳殿的圣帝及诸位菩萨,许完愿,感慨完,就是回归之旅了。也是4个小时到了山脚。早上8点从衡阳出发,晚上6点回到了衡阳。这个中秋节十分圆满的南岳行,真是畅快淋漓。

第三次是与课题组及爆破专家们去衡山开会。我还写了一篇会议总结。圆满的开完会,三辆越野奔驰向黑龙潭。黑龙的召唤是很有诱惑的,我们一路行、一路笑、一路想,该怎么抓住黑龙呢?走过竹林的崎岖山路,曲径通幽处是飞泉沿高山顺流而下,汇聚出深深的潭水,流出几个小潭,继续开拓而下。我们极拍照游玩之乐,导师他们沿着黑龙的身子一路向前,我们就捉住黑龙的尾巴细细观赏。只是黑龙过于绵长,也不知能够伸展到哪里。我在潭里还捉到了朱老师的一副眼镜,这眼镜侧立在流水中,我们两一寸寸的摸索,终于捉住了在水中横行的眼镜,好开心!之后又开车越野到藏经阁,观看了一番藏经阁的秀。之后比拼,开车与走路看哪个先到住处?走路也分了两路,一小路与一大路,我走大路,看着走山鸡、摸着大树,去到旅馆。我发现我们慢了一步,车子先到了。不过是我们让着他们的,我们坐着看走山鸡看了好几分钟咧。晚上曾老师带我们开车超过一辆辆车,30多分钟,从衡山山腰到了衡阳,这个真是被科研埋没的赛车手呀!

第二次是元旦后的一天,与大学好友以及南华同学们去的衡山。晚上5点出发,奔着日出去的。在路上,用军歌驱赶黑夜、用情歌响应鸡鸣、用灯光搭设舞台。不知不觉间,没天亮就到了半山亭,好快好神奇。我们有三人决定继续走路朝上。另外几人因为工作原因等坐缆车而上。同行者三个小硕,一路叽叽喳喳打扰佛门清净,一路的寺庙一路进去慰问一番。感慨下道场的福地、佛门的香火、儒家的岩刻。10点到了祝融峰顶,此时另外一批人说是快回到半山亭了。我们吃完,拜完菩萨,烧完香火,马不停蹄一路蹦跶的下山啦。在半山亭前停下休息时,另外一波队伍缓缓向我们走来。陈小哥这时语出惊人,这就是龟兔赛跑呀,我们大笑不已。


第一次上衡山是高中。那是一个雨天,印象中南天门非常气派,我在那里模仿天兵拍了照,第一次感受到衡山真难爬,天兵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呀!

衡山四游记,真是欢乐多。好期待下次与衡山的再重逢,好友们来呀!

约上你的好友,来衡山醉氧吧!


点击关注公众号:岩土鬼谷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92245-1081111.html

上一篇:敬明说海绵城市
下一篇:编程学可,翻译亦可
收藏 IP: 61.187.179.*| 热度|

2 朱晓刚 姚卫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