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思为本,数学为形。
基于序和因果关系以及时空和隶属,通过世界观、方法论和适应经验迭代、提炼和抽象,构建优化关系网络。其中矛盾的迭代梳理以及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均需相应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结构作为支撑,以此剖析运行法则和规律。其痛点在于选择的困扰。逻辑知晓与分类,经由特征集合逐步跨越到更高的抽象层面。
可证伪性公理系统的基本假设,例如空间的平移不变性假设,意味着绝对坐标原点的无效性和不可测性。相对性原理将起主导作用,也即动量守恒,而旋转不变性则对应角动量平衡,加之时间的平移不变,进而可得到能量守恒。和谐统一的对称性,可在测不准意义下,被非严格破坏,守恒律随之改变。由此直接影响因素分析过程和基本假设。
不同的问题如环境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等,由于尺度和参照系对应不同的主要因素、其间的结构关系和基本假设,本质对应不同的对称性和守恒律。而测量和误差不仅影响基本假设的归纳、事物关系的判断,而且不同路径的选择,可通过处理步骤的交换性影响适应的效率和效果,尚且,更大程度还源于尺度和规模。
规模和尺度由纯粹理论问题(如有限特征的加法群)通达纠缠下的高维适度流形,以至文明本身的进步,从问题到问题在逻辑上给人类文明的迭代嵌入接口,通过对已知的尊重和对未知的敬畏之科学精神,未知好奇的质疑心智在未知探索过程中同样得到了对所获已知的感动和满足。
目标是约束的约束,通过近似和不断逼近的探查中自我演化和变革,并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所需目标、精度或尺度均需做出相应的改变,至此目标与约束在可交换下达到了同一,进而更好的适应与减缓气候和环境变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5-30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