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M 在路上寻找前进的方向! 在路上感受生命的征途!

博文

神经电生理两百年探秘史

已有 7999 次阅读 2009-11-21 11:02 |个人分类:科研杂谈|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历史, 神经电生理, 神经电生理

身体里的神奇电路——神经电生理两百年探秘史(4)

4 发展的电子学打开神经元之门(20世纪)


Bernstein的“膜理论”虽然给出了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大体框架,但是其中仍有漏洞:Bernstein认为静息时膜只对钾离子通透,然而实际的静息电位比钾离子的平衡电位稍小一些;Bernstein观察到“超射”现象,即“负向变化”使电压低于0mV,然而最终在总结“膜理论”时他放弃了这个结果[17]。更为细致的动作电位离子机制有待揭示。


历史发展到电气时代,人们的活动范围更大了,联系方式更多了,示波器、真空电子管、负反馈放大电路[24]等发明更大大扩展了电学测量方法。20世纪上半叶,一位对神经功能非常感兴趣的美国生物物理学家Kenneth Stewart Cole(科尔)[18]活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1928-29年在德国学习Nernst的理论,1936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Woods Hole进行海胆卵、淡水藻的实验并在那结识了John Zachary Young(杨),同年又在访问英国时结识了Alan Hodgkin(霍奇金),1946-47年在芝加哥和George Marmont(马尔蒙)一起发展了“电流钳”和“电压钳”的胞内电信号记录技术。由于神经元(1891年,德国解剖学家Wilhelm Waldeyer提出了“神经元”概念)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动作电位的产生又有着“全或无”的特点,这其中也许存在着某种连锁效应,“电流钳”和“电压钳”的作用就是固定细胞膜的电流或者电压进行电学测量。


在Cole和Marmont发明胞内记录技术的同时,Hodgkin和Bernard Katz(卡茨)也发现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产生的[19]。Hodgkin修改了Nernst公式,引入了通透性作为参数,并将公式推广到可根据多种离子计算膜电位,这个公式现在被称作Goldman-Hodgkin-Katz公式。当时有对“超射”现象有多种解释,“钠假说”就是其中之一,Hodgkin和Andrew Fielding Huxley(赫胥黎)改变枪乌贼巨型轴突内、外溶液进行“电压钳”实验,最终证实了“钠假说”的正确性,并且发现膜对钠的通透依赖于跨膜电压的大小。当跨膜电压增加到一定水平时钠的通透性就迅速增加,而内流的钠离子又增加了电压随即使钠通透性增加到更大,一个变化的正反馈环路导致了全或无动作电位的产生[20]。就好像存在着一扇门,当门关闭时钠离子通透性非常低,当门打开时钠离子迅速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而门的开关是跨膜电压的大小。他们的研究发表在1952年。


胞内技术的革新使得动作电位离子机制逐渐清晰,然而“电压钳”的电极太大了,很多小细胞上不适用,而且细胞膜是如何对离子的通透进行选择的呢?门是如何开闭的呢?进一步的神经元胞膜结构分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1976年,德国生物物理学家Erwin Neher(内尔)和Bert Sakmann(萨克曼)在多次改进电极、电路噪声水平的实验后,成功的采用高阻抗的电子元件发明了膜片钳技术[21]。利用膜片钳技术人们可以将小小的一块膜片上的电压钳制住,从而记录到一个或几个离子通道的电流情况。通过对膜片钳实验数据的分析,人们推测神了离子通道的一般轮廓,认为它是蛋白质形成的水性孔道,这与20年后用其他结构分析方法得出的蛋白质结构相当吻合。膜片钳技术真正做到了打开神经元离子通道之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4633-272694.html

上一篇:神经电生理两百年探秘史
下一篇:膜片钳实验中关于补偿的一些思考
收藏 IP: .*| 热度|

1 王汉森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