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y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eye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漫谈地表水质评估的指标和模型
2023-8-22 23:06
地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质评估是对地表水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的判断和分析,是水环境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地表水质评估涉及到多种指标和模型,不同的指标和模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评估目的和条件进行选择和应用。本文旨在对地表水质评估的指标和模型 ...
7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用于持久性新兴污染物监测
2023-8-21 22:16
引言 持久性新兴污染物( Persistent Emerging Pollutants , PEPs )是一些在环境中难以降解或转化,具有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 ...
48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原位监测技术漫谈
2023-8-16 22:56
地下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有机污染问题,如石油类、农药类、有机溶剂类、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及时有效地监测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评估其 ...
13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核桃:优质蛋白质的新来源
热度 1 2023-8-12 15:59
核桃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坚果,不仅味道香甜,而且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核桃的健康益处已经被广泛研究,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然而,核桃中另一个重要的营养成分却常被忽视,那就是核桃蛋白。 核桃蛋白是指从核桃仁中提取的蛋白 ...
191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测量的要素
2023-8-12 11:24
测量是一种科学活动,它涉及到对物理、化学或生物现象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测量的结果可以用来验证理论、指导实验、评估性能、控制质量等。测量的过程并不简单,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那么,测量的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要素呢?本文将 介绍测量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被测量、单位、仪 ...
14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紫外高级氧化工艺处理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
2023-8-11 23:43
饮用水处理是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去除水源中的天然有机物 (NOM) 和控制消毒副产物 (DBP) 的形成是两个关键问题。NOM是一类复杂的有机物质,包括胡敏酸、腐殖酸、蛋白质、多糖等,它们不仅影响水的色度、气味和口感,还会与消毒剂反应生成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毒性的DBP,如三氯甲烷、溴仿、氯酚等。 ...
38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漫谈地表水的水质模拟
2023-8-10 18:58
地表水水质是指地表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反映了地表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用范围。地表水水质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人类活动、生态系统功能等。地表水水质的模拟研究是指利用数学模型或其他工具,根据地表水体的动力学和动力学过程,预测和分析地表水水质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评估和 ...
4364 次阅读|没有评论
饮用水水质监测预警技术进展
2023-8-7 20:51
饮用水水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饮用水源地面临着各种污染风险,如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这些污染物可能对饮用水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引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此 ...
16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漫谈工业园区废水近零排放
2023-8-7 12:00
一、什么是工业园区废水近零排放 工业园区废水近零排放是指通过污水处理技术,对工业园区产生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并且通过分盐技术,将废水中的盐类和污染物进行结晶,再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无任何废液排出工厂。工业园区废水近零排放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还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 ...
15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饮用水中典型的有害无机物
热度 1 2023-8-7 09:59
一、什么是饮用水中有害无机物 饮用水典型有害无机物是指在饮用水中存在的一些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的无机物质,如碘化物、铀、镭-226、铊、高氯酸盐、砷、氟等。这些 有害无机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天然来源 :一些有害无机物是由于地质条件或水文条件的影响,自然地溶解或迁移到 ...
106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