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yskyz 哲思天地_科学研究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快乐的。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2.0.78.*   [14]钟定胜   2025-2-12 12:36
奇怪,"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辩论也能九曲回转跌宕起伏—与GPT-o3-mini有关大气干绝热递减率推导的辩论 "这篇文章发表后每次修改其中的格式或错别字,都会立即导致自动屏蔽,已经发生3次了,不知何故。
IP: 110.152.163.*   [13]张学文   2023-6-20 11:25
谢谢钟老师了,您对大气气温分布的质疑推进了我形成了下面的认识。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392393.html
我的回复(2023-6-20 21:34):感谢张老师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尤其要感谢学文老师您的这种就事论事、平和理性的学术讨论风格,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以及您的这篇文章的观点和回复。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34816&do=blog&quickforward=1&id=1392440
IP: 110.152.212.*   [12]张学文   2022-4-9 12:01
欢迎关注 我最近的一个思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333057.html 它可能是你的大气温度递减率问题的另外一个分析角度。
我隐约的感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在引力场中,应当补入一个位能项。张学文,2022 04 09
我的回复(2022-4-10 21:55):谢谢张老师的邀请!这个问题的确与大气垂直温度递减率是紧密相关的。我同意您的这个判断:“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在引力场中,应当补入一个位能项”。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关于《动力气象学引论》一书中有关干绝热递减率推导的评论和回复”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253207.html这篇文章后的网络讨论中有过相关的论述和讨论。
IP: 159.226.100.*   [11]刘惠   2022-3-16 16:39
钟老师,您好!
我是中科院文情中心的研究生,我们正在调查学术界对社交媒体学术信息的使用和保存情况,故发此问卷,问题不多,恳请您拨冗填写,这将对我们设想图书馆的未来非常有益。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放心填写。
链接: https://www.wjx.cn/vj/ea1LBcy.aspx
如果您对相关研究感兴趣,可以给我留言或者邮箱:liuhui@mail.las.ac.cn
再次感谢您!叨扰您了!
IP: 110.152.214.*   [10]张学文   2021-2-3 11:22
欢迎关注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20180-979450.html 博客中该作者关于引力场对气温变化率的影响的分析 张学文
我的回复(2021-2-3 11:49):学文老师,这篇文章我早就回复和评论过了呀,参见:“对《重力场气体温差律及其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一文的详细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251651.html
IP: 110.152.210.*   [9]张学文   2021-1-8 10:05
希望您把自己的博客分类保存。以利他人查询
我的回复(2021-1-8 10:17):已经发表过的博文好像不能再修改博客分类了,我以前都选择的是默认的系统分类法里的分类,没有添加个人的分类标识。谢谢您的建议和提醒!
我的回复(2021-1-8 10:10):好的,谢谢学文老师的建议!
IP: 123.168.92.*   [8]刘大哲   2021-1-1 11:41
新年快乐!
我的回复(2021-1-1 12:21):刘老师新年快乐!
IP: 119.48.169.*   [7]杨学祥   2020-1-2 14:41
新年快乐!
我的回复(2020-1-19 12:23):新年快乐!
IP: 202.113.11.*   [6]杨正瓴   2020-1-1 13:51
祝2020新年快乐!
我的回复(2020-1-19 12:23):新年快乐!
IP: 124.152.254.*   [5]魏太保   2019-11-8 12:41
非常高兴你讨论真理哲学,但很显然你不知道真理,没有真正明白真理的人帮助,人们很难认识真理!欢迎交流!
我的回复(2019-11-10 12:43):那就请你把你所理解的真理当众说说看啊。我对真理的理解已经很充分地在我的多篇博文里公开表达出来了。
IP: 223.87.203.*   [4]陈毅红   2018-10-28 12:02
改革是必要的,但要找到新的更有效的评价指标。去“四唯”是重点是去“唯”,论文、学历、资历在相当程度上能够代表学者水平的,并不是否定它们。对其它人才,如果有特别突出贡献、特别能力、特别水平的,如果不符合论文、学历和资历等条件,也要给人家机会,也就是“不居一个破人才”。
我的回复(2018-10-28 15:27):另外,你要说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吧?
我的回复(2018-10-28 15:26):是的,你说的非常准确,重点是去‘唯’,并非否定的意思,而应该是以真正的学术贡献、学术原创价值为依据来选拔高层次人才;以学术素养和能力来选拔新人和素人(尤其是学生选拔时)。在年轻人才聘用上,学术素养能力与学术成果应该要并重考虑,当然如果年轻人才已经有具有一定分量的学术成果应优先聘用。
IP: 36.57.138.*   [3]李晓勇   2016-11-13 12:19
所谓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指科学高度发达发展,已经完全解开人的大脑 智力运作的机制。另外就是物质社会高度发达,所有的人们不在为经济利益、物质的获取而消耗时间和精力,并且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利益纷争。所有的人们 都在 追求 本真。
IP: 36.57.138.*   [2]李晓勇   2016-11-13 12:12
钟老师,聪明 这个概念 更应该是一个 社会科学 概念,因为,正常的人脑据说最好的比如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是开发了5%,不排除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聪明”。而且,当前的脑科学领域逐步在解开 大脑运作的机制。也许,若干年后,所谓的科研供工作 就是 一个人的个人偏好的一种职业的选择,当然,这个是基于社会发展到非常高级阶段,也就是说人类智力的科学奥秘完全被解开。
       如果深入读读 爱因斯坦 三卷文集,也许是我以上的理解。因为,最早“科学”与“学术”的开始 就是 源于 西方贵族的。
IP: 59.148.100.*   [1]王毅翔   2016-9-17 21:43
http://www.infzm.com/content/trs/raw/31908
我的回复(2016-9-18 11:44):早就看过这个报道,周光召先生的大部分观点我都认同,持相似观点的人很多,遗憾的是近十年来学界的许多问题不仅没缓解甚至可能加重了。
认同之处就不重复了,有个不太认同之处,据报道中所写周先生提到过这样一问“我们要问:现在的科研选题,是不是针对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此,我的看法是,在少数领域,可以这么去要求和进行计划安排,比如涉及国防、生物医药、疾病防治等等,但对于学界的大部分人来说,既无可能也无必要都去参与这类重大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人想参与进去也参与不了啊),基于兴趣的科研往往更有灵性,成本也低,甚至可能做出更有学术创新价值的学术成果(尤其是从对人类社会的智慧贡献来说)。因此,对普通研究人员,尤其是普通研究人员中的优秀者,该如何支持和遴选,是同样重要甚至可能更加重要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6-19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