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yskyz 哲思天地_科学研究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快乐的。

博文

好人与坏人之辩-兼评《为什么坏人挺团结而好人不团结?》

已有 5665 次阅读 2018-12-5 12: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为什么坏人挺团结而好人不团结?》一文中,崔老师所表达的观点非常好,我基本赞成,但也有如下的补充:

人的品行,与其天性和后天的教育、经历等都有关系。当人的品性稳定之后,的确会出现坏人和好人之分。但这种品性(不论好与坏)只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不能认为是绝对稳定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化之中的。这种变化和演化,既有可能从不好走向好(当其被充分制约和得到了好的教育与示范时),也有可能会从好走向不好(当其得意忘形尤其是不再受制约和不再具备自我反思力时)。更为复杂的是:人的品行、品性的种类实在太多,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都是极为少见的和往往只能在理想化条件下才存在,更多的或者说占绝大多数比例的是,或亦正亦邪、或半正半邪、或半好半坏、或某些事情上好某些事情上坏、或某些事情上理智某些事情上不理智、或自认为理智其实不理智、或自认为道德其实不道德、或自认为公正其实不公正...等等,。

因此,从上述机理分析来看,在进行好人坏人的辨析和应对时,显然有以下两方面的要素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也最为重要的是,任何人(不论其品性再好)任何时候都应该要有充分的监督、制约、制衡机制(第一类要素);其次,对好坏的准确和及时的鉴别、对坏行的及时惩处、对真善美的及时有效的保护、对真善美的宣传教育等都是必要的和必须的(第二类要素)。对于后者,即上述第二类要素,应该就是崔老师所说的,为何‘好人要团结、坏人要得到及时惩处’的必要性的根源所在了,这个理念是对的和值得点赞的,但同时也切不可忽视对第一类要素的重要性的重视。

而要把第一类要素和第二类要素都真正做好,理智和公开则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充分的理智,就做不到准确的是非对错的辨别;没有公开和公开辩论,‘理智’可能会成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者的无知无畏、胡搅蛮缠和强词夺理的寄生宿主和遮羞布。因此,理智需要在阳光下、在公开辩论中才能得到验证和检验;同时,公开辩论唯有以理智为指引、以科学真理为准则才能得到好的辩论结果。

回到原文的题目《为什么坏人挺团结而好人不团结?》,这个感觉我认为是有偏差的。事实上,坏人从来就不会真正团结,基于不正当的私欲的组合,只有当其共同获得世俗利益(不仅包括其获得的不当世俗利益)时才能呈现一时的团结,而当利益冲突时,或被惩治时,该集团会立即分崩离析甚至反目成仇。

而好人经常显得不够团结的原因是:真正的好人是基于公正心和善心去做人做事的,而不是为了(至少不全是为了)私人利益而去做人做事,尤其不会是为了不当的私人利益而去做人做事,因此真正的好人往往都会具有独立人格,这种独立人格的存在使得其不会去做过多的私人关系扭结,更不会去做过多的和过分的私人利益扭结。

同时,或者说,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在社会道德不张、社会信用度不高、恶意揣测他人和过度防范他人行为普遍的社会氛围下,真正的好人就更加需要有保持彻底的人格独立的必要了,否则极容易被坏人和猜忌心过重者恶意揣测、无端怀疑甚至造谣诽谤。而在那些恶意的揣测尤其是卑鄙恶意的谣言面前,没有缝的蛋也会被看成是有缝的,因此好人即使是做到了100%的好也难以抵挡卑鄙者的恶意揣测和谣言攻击(制造和传播一个谣言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但要清除一个谣言却需要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有些谣言甚至会是无法自证清白的),这时最好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继续以100%的概率做好自己做个好人,一个是尽量减少社会交往(甚至包括减少正常的社会交往)以减少各种利益牵扯和减少被揣测的可能。正如我在《在精神病人群里如何证明自己是正常的》一文中所提到的,‘道德模范往往是被不道德或道德出了问题的人群给逼出来的’,这二者间(即‘好人看起来不团结’与‘道德模范往往会在日常行为上达到超出常理的极致’)有类似的道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34816-1149958.html

上一篇:没有底线的学术研究是社会的祸害-兼评人类基因编辑
下一篇:比特币可以成为通行货币吗?及货币的必备属性有哪些?
收藏 IP: 223.68.90.*| 热度|

5 范振英 崔锦华 朱晓刚 liyou1983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7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