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研究生要警惕哪类导师?
2023-11-8 20:10
学术界存在一类导师,他们的真实想法不是培养研究生而是利用他们。这类导师表面上强势,也可能有一官半职,但他们自己并没有站稳。最明显的特征是,他们只顾自己,而完全不顾学生的前途 (也顾不上)。尽管这类导师的 师德 堪忧,但遇到他们的机会挺大,而研究生一时半会不容易甄别出他们。研究生要多个心眼儿,多注 ...
个人分类: 教学研究|4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置顶 · 国基2022 (面上) 科学问题属性表述
2022-9-26 19:13
三维场方程的数值求解是计算物理中的前沿基础课题。由于计算量和存储量十分庞大,高分辨情形下的计算尤具挑战性。几十年来,尽管已经发展出几类快速算法,并在实际计算中获得推广应用,但对于高维度、高分辨率边界条件的积分方程,在桌面机上计算百万阶问题存在巨大困难,在超级计算机上“实时”计算仍具挑战性,需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43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没有评论
置顶 · 申请项目同行评议意见反馈信 (2020年9月18日)
2022-1-12 17:02
李毅伟女士/先生: 您好,您申请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过科学部初审、同行专家通信评议、会议专家评审组会议评审和基金委委务会议审批,未获得资助。由于科学基金实行竞争机制、择优支持,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资助项目只能优中选优,因此一些较好的申请项目,仍可能未获资助;或者因项目本身原因,在某些方面 ...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89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置顶 · 基金评审|同行信服、权威同行与发表空窗期
热度 3 2020-10-9 18:52
导言:文章评审是以科学问题解决的“完成度和同行信服”作为判据,相对而言较易把握。而在项目评审中,在展示“未发表的核心进展”的前提下,应当以所提方案的“创新度和可行度”作为优先判据。权威同行的权威性在于,维护优先判据不受“同行信服”之干扰,即不应考虑优先判据以外的事项,这是难以把握的地方。面上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5815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置顶 · 神の格局
2017-11-30 19:48
要敬畏神。 *** 周一结束了运动学的推导 * 。这两天忽然想到一个简单模型,可以用来“类比”狭义相对论中出现的情况。 . (1)考虑两个大小等同、质量等同的刚性球的弹性正碰问题。设想A球以速度v运动,B球静止不动。则发生理想正碰后,A球会静止于B球的位置,而后者将以速度v运动。 . (2) ...
个人分类: 心路|51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置顶 · 研究生如何自救?(上)
热度 7 2019-7-14 16:53
导言:由于各种原因,不少研究生入校后发现:导师完全不指导。而很多学生到了研二下学期才认清“形势”。此时,若找到课题,往往也没有准备好。本文试探讨研二生自救之路。 . 研二第一学期要:读文献、定方向、定课题。由于是初学,对于做研究完全一抹黑,在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可能完全抓瞎。这样, 到了研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15059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7
置顶 · 研究生如何自救?(下)
热度 5 2019-7-25 11:48
. 之前探讨了研究生如何选定课题并执行课题 * 。下文继续就后续事宜展开探讨。特别要强调的是,前期工作要对接写作,两者不可截然分开。 . 4. 整理文章 对于多数研究生而言,写文章是 “大姑娘上轿” 头一遭,自然会遇到不少困难。就写作的技术而言,网络上已经有了不少论述,建议参考。这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16454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置顶 · 数学、温伯格与心理段位
热度 1 2019-10-6 18:24
刚坐在沙发上发呆,想到几点... * * * 很多搞(应用)数学的人注意到,其它学科的很多问题,都会归结为数学问题,所以认为数学是核心或本质。而不少做物理的人倾向于将数学看做 “工具”。我的看法是,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数学是一个 “重要环节”。做数学的人和其它 ...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592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置顶 · 两本书 昨天到货了...
2019-5-30 20:26
* * * 待会再说书的事。之前 * 提到一个 “主定理”,发了博客后获得一个启发。当时提及 “ ...而证明它的方法完全不露痕迹。 ” 心下暗暗称奇。但稍后发现,其实是有痕迹的,就在条件里: 0 - (Kx + B)。那个 “0” 是我添上的,不影响什么,但启发就在这儿...(以下内容初中生能看懂,但专家倒可能看不懂 ) ...
个人分类: 心路里程|46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知识)
李毅伟 2016-5-30 22:17
经常看到人们反对“奥数”,但也有人支持这件事。以前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奥数中的那些难题是如何构造出来的呢?其实也就那么一想,没有深究过。但我猜测,那些题很可能是从更高等的数学中转化过来的。比如,从数论、图论、实变函数、群论这类数学科目的定理中推演而来。中学时代曾经买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23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文化)
李毅伟 2016-5-26 00:31
最近网上的热议大多集中在事情本身 * ,但我却想到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是生物学?如果回想一下,战后影响世界最广泛的技术发明,恐怕非计算机莫数了,而因特网和手机很大程度上也是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是传统学科,但近十几年变得非常“拉风”,好像21世纪真要成了“生物学的世纪”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20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达-芬奇)
李毅伟 2016-5-24 22:29
刚写下标题的这功夫,头脑中闪现出几个不相干的主题。其中之一是学生们(或者多数人)为何感知不到 他们 自己的“神性”?就在这之前,我在想,人、动物、植物,乃至整个大自然都是非常奇特、不可思议的“事物”。但为何很多学生看待老师,或者同事们看待彼此时,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20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饥渴)
热度 1 李毅伟 2016-5-22 01:41
昨天看到一篇博客文章 * ,标题是“受够了本科生教学,皇帝新装的骗局”,内容讲的是大学课堂的实际。兹摘录少许内容。“ 一共56个人,课堂学了足足两遍,仍然无一人对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有起码的了解!卷面实际成绩无人能到40分 。。。 可是这些学生无论多么简单的证明题,就束手无策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2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诸教)
李毅伟 2016-5-21 17:55
昨晚睡觉前,头脑中变得“轰轰烈烈”起来,冒出诸如“至高至大的神啊,我来到了你的面前。。。” 有点像祷告用的那种“诗词”。当时没写下来,现在可能已经忘记了。一会儿,又想到创立一个“至高大神教”,在心里拟定起教旨来。。。“早上”将醒未醒之际,头脑中浮现出一个问题的答案,“ 至高 至 大的神” 不是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15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历史)
李毅伟 2016-5-20 13:55
最近学术界吹起了一股强劲的“韩流”,在网上引起阵阵波涛。这是一个关于“完成式”的故事 * ,主人公在某二本大学历时13年,终于做出了“拿得出手”的成果。“ 那是一个深夜。。。苦寻一种全新的。。。工具多日。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实验室的显微镜却不给力。。。只得穿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16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考核)
李毅伟 2016-5-19 10:40
刚才看到科学网转载“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 * ,指“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促生‘短平快’行为”,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考核周期短”、“人才计划碎片化”、“科研管理行政化”等四个方面,归结为缺少“工匠精神”。之前,曾夸赞中南大学的新政策,新进博士8年不上讲台,专门做研究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17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创业)
热度 3 李毅伟 2016-5-19 00:14
前段时间在电梯里遇到一位老太太。我对着她讲了一句日语,对方示意听不懂。其实我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引起对话,体察“民情”。我说你的孙子学习外语吗?她说自己没跟儿子住在一起,而是跟女儿住,帮着照看外孙女。又告诉我,她自己也有房子。我说这样也好,可以避免婆媳不和。在这个过程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198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3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精致)
热度 1 李毅伟 2016-5-17 23:32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词汇,“精致的利己主义”。大概查了一下,事情起源于国内一大学。课堂上出现一位很积极的学生,每堂课都坐前排,而且常常夸赞教授课讲得好。起初这位教授有些警惕,以为只是一般的拍马屁,但每次这位学生都能讲到点子上,就放松了警惕,慢慢开始欣赏这位学生。有一天 ...
个人分类: [Graduate Gate]|1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