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jikai102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ijikai1026

博文

从当下看胡适百年前的高校办学反思

已有 3221 次阅读 2017-6-18 23: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观《胡适文集》。读至《回顾与反省》一文时,沉耽很久。

1922年,胡适任北大教务长,正值北大建校25周年。北大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上的现代高校,彼时刚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正领中国风气之先,又遇逢五这样的大日子,必然要隆重庆贺一番。作为地位仅次于校长的教务长,胡适自然要做一番讲话。与当下校长讲话的套路大相径庭,胡适讲话十分简短,共868字。更为重要的是,整篇讲话关于成就经验的篇幅极小,仅一小段,绝大部分都在讲不足,颇有“问题导向”的意味

他在讲话中认为北大取得了两个方面的进步:一是组织上有进步,建立了“教授治校的制度;二是注重学术思想的自由,容纳个性的发展。然而,这两点进步,在胡适看来也并不完美。

首先他认为“学校组织上虽有进步,而学术上很少成绩”。学术上少成绩,表现在研究仍处在西方知识“裨贩”的阶段,缺少重大原创作品,对中国博大的文化和现实缺少深度关注。胡适百年前针对北大办学的反省,同样是对现在大学的责问。责问一,改革是否背离了目的。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现代大学制度的意见,高校也制定了综合改革方案,包括学术组织、理事会等系列组织都建立了起来,就如同当年的北大建立了教授评议会。然而,当下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否促进了学术成绩的取得,还是沦为了花瓶、鸡肋,抑或障碍?是否存在着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时髦、面子而改革,而忘了改革目的的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去思考、回答。责问二,学术研究是否扎根中国大地。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曾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过激烈的批判,主张“全盘西化”。当然,他的“全盘西化具体指的是“充分世界化”,类似于当下中国的学术走向世界,而不是照搬西方。这种观点在本文中得到了更好的阐释。然而,一百年前的问题现在是否还存在?“裨贩现象是否得到遏制?当下对学术研究“中国特色”的要求似乎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

其次他认为“自由的风气虽有了,而自治的能力还是很薄弱的”。胡适是自由主义的鼓吹者、捍卫者。然而一件事情,却让他对自由的看法深化了。1922年,北大学生因为学校收取讲义费,大闹校长室,逼得校长蔡元培一度辞职。学生当然有抗议的权利,但是这种非理性的、暴民式的意见表达方式,让全校教师痛心疾首,也让胡适陷入了沉思。学生需要团体组织,需要自治能力,这不仅仅关涉到学校的治理,还关涉到国家社会的进步。没有自治能力的公民,就不会有自治能力的国家。反观现在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了强大的自治能力?是否真的是有的学者所说的强大马铃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否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而不是像泼妇骂街?是否一些教授在课堂宣讲思想自由的时候,忘了告诉学生能够自治比思想自由更为重要?现在高校真的要回看下自己的培养理念,观察下自己的学生表现,好好回答下胡适的百年之忧是否已经被有效解决。

组织机构的改革是否成功,要看学术贡献;学术研究的水平如何,要看是否有民族底色;思想教育的成效如何,要看学生的自治能力。这是当时胡适判断北京大学改革发展成效的三条标准,也应是衡量当下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三条标准。现在中国高校都在不断自问“钱学森之问”,但百年前的“胡适之省”是否也需接着反省?我认为,目前这个反省比那个自问更重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45870-1061610.html

上一篇:社区文化应该有些大学味
收藏 IP: 222.66.117.*| 热度|

8 蒋永华 周健 陈彬 焦飞 史晓雷 周良 池德龙 ycjy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