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聊阁:读书人张少雄博聊之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xzhang

博文

《等待》一文不应该得零分

已有 2971 次阅读 2015-6-18 00:56 |个人分类:教育漫話|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考, 作文, 零分

《等待》一文不应该得零分

 

名先鉴少雄

 

六月十六日,网上开始流传一篇二零一五年重庆高考零分作文,《等待》。读过这篇作文,先鉴这样提醒自己:这只是网友们在搞笑,这不是真事,我们的教育不会沉沦到这个程度!

 

如果真有考生写出这样的作文,先鉴不愿意相信阅卷教师们会给出零分。

 

作文考试,不应该是让考生背写根据固定程式写成的范文,而应该是让考生临场发挥,自由灵活地表达。

 

作文考试,不应该是让考生重复规定性观念,而应该是让考生自己思考,提出独特性认识。

 

作文考试,不应该是让考生复述特定思维定势下形成的教条式言说,而应该是让考生自主探究,表达创新性见解。

 

作文考试,在现有语文考试各种题型中,最易考察考生的独特性与创新性;而语文考试,在现有各门考试之中,最易考察考生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如果这篇作文真出自今年某位考生之手,这位考生的思维与表达已经极有独特性与创新性。在整个社会都在呼唤独特性与创新性的当下,有这样的独特性与创新性的考生,不应该被扼杀在萌芽时期。只有阅卷教师们无知到一定境界,或麻木到一定境界,或无耻到一定境界,才会用零分来扼杀具有这样的独特性与创新性的考生。

 

这些道理,简单又简单,先鉴认为,不会有教师不明白,不会同时有几位、甚至一群教师不明白。作文阅卷给分,好像不是由一位教师决定的,而是几位、甚至一群教师们集体决定的。

 

  网友们,别这样嘲弄高考阅卷教师啦,他们也不容易。

 

 

题目如下: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就此事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零分作文全文如下:

 

《等待》

 

刚听到说重庆有公交车能为一个残疾人等待上好几分钟的时候,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英文单词,由于语文考试不让写英文,我特意写下这个词的发音:阿妹子嘤!!!中文意思就是太疯狂了!虽然出题老师想说,宽容,等待是一种美德,并且很愤世慨俗的放大抹黑乘客的急躁。可是我想为各位乘客辩解一下:不把这熊孩子踢下车已经是尊老爱幼的典范了好吗?

 

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呢?是因为现代社会是在不断加速的。简单举个例,去网吧打英雄联盟的时候上个厕所回来都能看到各种队友骂街;拿个手机开微信玩个什么三国笑传之类的卡牌手游跟电脑对战都被限制思考走格子的时间!我只是玩个手机游戏娱乐一下,连猪队友都没有当,都要被催促赶紧思考赶紧走完我的回合?出题老师有想过为什么吗?其实答案很简单:“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连玩个游戏都被要求加速,更何况是别人的工作和行程?你凭什么让别人给你“等等”?更不要说是一大群人了!

 

而且仔细想想,如果是车到站,残疾的母亲需要好几分钟才能走到车门口,这说明本身这对母子应该离车站就有好一段距离,回到现实。在重庆,车流如果比较密集的地区,其实快的话可能5分钟就有下一班车。一个小孩子却不愿意自己等多几分钟,去等下一班公交车,却把全车人留到都够等下一班车到站了。还好这是公交不是轻轨,不然请问是不是为了让残疾母亲赶上一班轻轨,他就有理由去躺轨了?

 

然而不是说只是孩子错了,乘客也有错,错在没有人站出来去教育孩子不应该做这种损人利己同时极有可能扰乱交通秩序的事情。试想一下,如果在繁华路段,一辆公交被孩子这样截停,后面会有多少车辆被堵住?你以为是每辆车都像上面说的三国笑传里的赵云那样,能够随便穿墙过人不用考虑碰撞体积的?为了一个小孩子的要求而扰乱城市交通的畅顺,这也可以称为美德?

 

只是想改变大众对于这种“美德”的想法,却是非常的难。难处就在于,人们总是在错误认知中被洗脑成“弱者”总是对的。宽容“弱者”,让“弱者”拥有着优先的权利,所以我们才会对“弱者”百般迁就,成就出不作为的“公众之恶”。而由此产生出来“弱者即正义”的思想更是导致农民工跳桥跳楼讨薪之类闹剧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这些都是由多年公德教育适应不上时代的恶果,而有些教育工作者却还食古不化在高考故意出题让这种恶果延续教育下去祸害下一代,实乃教育者之耻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7182-898745.html

上一篇:姐姐你真不应该举报你老爸
下一篇:大学与青楼
收藏 IP: 58.20.105.*| 热度|

3 霍艾伦 王天一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