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不仅仅是为了纪念 精选

已有 5003 次阅读 2008-3-27 00:22 |个人分类:文学|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1184634876.jpg

这两天在上海事多,今天见了《新发现》的主编严锋和王艳。第一次见严锋,谈了不少,很受教育。他给我推荐了一些好作家,并给我出了一些题目,很好的题目,够我想一阵子的了。

一天回来,突然想起前两天就想到的,今天是海子离开这个他寄予无限希望、通过他的诗歌给予无限关怀的世界的19周年。本来不想写任何话了,觉得非写不可,不仅仅为了纪念这位早熟的同时过早离开我们的天才、我的校友。

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标志是我们这个处在亚洲的一个庞大的国家终于和世界连接起 来,在经济上、科学上、文化上,也许在价值观上。最坏的标志是所有的同胞们处于一个难以接受飞快的变化但不得不接受的时代。我们和传统的价值观脱节,新的 价值观正在痛苦地建立,我们不知向何处去。社会浮躁,心理失衡,家庭尴尬,信仰一如既往地缺席。

海子给我们留下了他的诗歌,这些诗歌的温暖,这些诗歌的超越时空的价值,这些诗歌对人性的提升,使得热爱海子的人们不再感到孤独,从而海子在彼岸以及徘徊在我们周围的灵魂不再孤独。

海子在山海关以西碾碎了他年轻的身体,一个时代在他的身体上碾过。我们这些他的同代人现在则慢慢地衰老。衰老的不仅是身体,也是灵魂。海子给我们留下的足以使我们灵魂重新年轻起来。为此我们将对海子永远地感激下去。这个民族将永远感激海子。

山海关以西,海子俗世历程的终点,我们民族诗性的起点。

【询问】

在青麦地上跑着
雪和太阳的光芒

诗人, 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一种愿望
一种善良
你无力偿还

你无力偿还
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
在你头顶寂寞燃烧

【答复】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夜晚 亲爱的朋友】

在什么树林,你酒瓶倒倾
你和泪饮酒,在什么树林,把亲人埋葬

在什么河岸,你最寂寞
搬进了空荡的房屋,你最寂寞,点亮灯火

什么季节,你最惆怅
放下了忙乱的箩筐
大地茫茫,河水流淌
是什么人掌灯,把你照亮

哪辆马车,载你而去,奔向远方
奔向远方,你去而不返,是哪辆马车

【村庄】

村庄, 在五谷丰盛的村庄, 我安顿下来
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珍惜黄昏的村庄, 珍惜雨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月光】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
照着月光
饮水和盐的马
和声音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美丽
羊群中 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
我在倾听!

这是一支大地和水的歌谣, 月光!
不要说 你是灯中之灯, 月光!
不要说心中有一个地方
那是我一直不敢梦见的地方
不要问 桃子对桃花的珍藏
不要问 打麦大地 处女 桂花和村镇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

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
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
月光照着月光 月光普照
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秋】

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 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春天, 十个海子】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 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 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 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 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 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 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 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 从北刮到南, 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shizi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47-19546.html

上一篇:路过上海
下一篇:探测宇宙最初一刹那
收藏 IP: .*| 热度|

0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