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杂博(5)

已有 3792 次阅读 2007-12-30 22:39 |个人分类:文学

从今天或明天开始推出《弦论小史》,敬请期待。

在有心情写那个系列之前,先将昨天和今天的情绪端出来。

mlyh.jpg

53. 婉约了,一位同学这么说我。

写字本来就是反应一种状态,该婉约的时候就婉约,该直露的时候就直露,该书面语的时候就书面语,该大白话的时候就大白话。

不过,不需要文艺腔。文艺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是假的同义语。

54. 说到文字风格,中国最不需要的就是豪放。说到豪放,我没有联想到李白,我联想到贺敬之,他的《三门峡-梳妆台》。

不需要所谓宏大叙事,不需要豪放。虚假的宏大叙事过后,仍然是与时代有关的文学,最后是流行的与任何人都无关的东西,如古装电视剧。

我在聊天时说出我个人的看法,中国缺乏记录个人的文学。中国离世界文学还很远。

55. 目前最好的留言之一是:一群人的狂欢是大家的孤单,一个人的孤单是自己的狂欢。

56. 每隔一段时间要读一次Abraham Pais的《Subtle is the Lord》,提醒自己应该提高自己的标准。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读了。似乎已经不知道世上最好的物理为何物了。

57. 在《Subtle is the Lord》中,我读到apartness,悠然神往。与众不同,只是apartness比较直露但不甚达意的传达。有时候即使这么简单的意思你也会觉得文 字间的不可转换性。是不是我们这个民族不习惯apartness,所以就没有相应的文字?

我们不乏喜爱和追求apartness的人,至少在文学界这样的人多些。The quality of standing apart,这句解释比较好翻译,就是喜欢独处的性格。

陈染同学说,“我其实并不想摆脱那种称之为‘孤独’的东西,而是那样地喜欢与它相依相伴,那样刻骨铭心地依赖它。由于它的存在,才使得人的智力生活或精神生活得以进行。”

如此,那些喜欢结伴而行的人是否真的在进行智力活动很可疑。

58. 中文博客里充满了对时事和娱乐事件的评论。

也是一种结伴而行。这种东西看多了,可能会脑瘫。

59. 我也是所谓家居动物,不喜欢出行,甚至不喜欢散步。偶尔出来,遇上好天气,则会感叹生活的美好。

空气很清新
月光很清新
空气和月光中的景物很清新
散步的人很清新

60. 搬弄文字有一段时间了,开始形成对中文世界中很个人化的爱好。

诗人,我喜欢海子。

小说家,王小波,王朔的近作。散文家,暂缺。写散文好的小资女人不少,让我心动的还没有。

都是写自己内心的人。我没有发现,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懒惰或者孤陋,70后和80后有值得回味的东西。看一眼觉得新鲜,有时甚至惊艳。但并不想回去再看。觉得他们很合群,很爱热闹,长得都很像。

61. 对存在众多的古典诗词的作者感到惊奇。我年轻时写旧体的诗词的人也有,只是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多,如湖里的鱼群。

好的诗人也不少,甚至有的是有了自己的风格的。只是,总觉得他们迟生了1千年。

62. Apartness,也许可以翻译成独在。

一个物理学家,远离潮流,和蔼地看着我们笑。拜访他的人快离去的时候,他说,I will a little think。思维的乐趣在独在的状态中达到极大。

一个画家,独自去普罗旺斯省,迷恋阳光、向日葵和麦地。

一个诗人,和妻子远去新西兰,最后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63. 一本书,有时可以浓缩成几句话。

如果什么都不记得,我还能记得《我的千岁寒》中的六祖坐在轿子里,“我在云吹间载浮载沉,飘向平原,摇目垂了”。很多人不理解摇目垂的意思,王朔说,就是摇睡了的意思。

将熟悉的文字陌生化,增加新鲜感。网上流行的弓虽。如果写吃,可以写成口乞。口乞可以反映中国吃的文化,吃不是为了肚子,是为了嘴。

64. 王朔的《新狂人日记》出现在书店里了。没有买,因为还有不少书没有读完。

我说过,如果我推崇一个人,就会经常谈论。做到独在的人实在太少,不谈论他们,我们能谈论什么?

65. 看到网上介绍,只是介绍而已,没有炒作。“复出”第一本书是炒作,第二本即《致女儿书》不大不小地炒了一把。这次一点也没有炒作,这位王同学据说是人精,知道不必再炒了。

好像书中的《骇思想》和《死后的日子》在《开啦》已经连载过。

190436.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47-13601.html

上一篇:粒子物理的前景
下一篇:弦论小史(1)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