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我们学院才获得两项基金(一个面上,一个青年)。特别惭愧的是,2006年至2010年间,5年时间拿到7项,年均1.4项。
2011年学院获批了四项(1个面上,3个青年)。
2011年底,讨论今年可能获批的基金时,我估计最保守是7项,最多是12项。为此白纸黑字地成了2012年工作计划的一条。前一段,小道消息知道学院肯定下来的基金是8项。心想:原来计划是完成了,但打赌确输了。
这个赌是年初在饭桌上,当着主管科研的副校长的面,与学校科技处处长打的。当时领导希望计划漂亮点,将今年预计获批的国家基金数量在增加一点,问我们学院的计划是不是保守。我说:向你们上报的是7项,我心里想的是9项,但也可能会到12项。当时科技处长立马说:好,打赌!就赌12项!如果...。
2012年我院国家基金(含青年)一共下来了13项!一个仪器专项,3个面上,9个青年。资助率约为申报数的40%。套用360开机提示的一句话:我院13项基金获批,击败了全国50%的单位(这个比例不会有太大非议)。
两年时间,基金数量从2010年的2个到今年的13个人,6倍增长的原因(幕后操作)其实很简单:
1. 两年内我们进了21位青年博士,他们就拿下来8项;
2. 每年都费时费钱地请来校内外的一些绝对严厉的高手,听思路、审本子、挑毛病。这个过程的确很让一些写本子的老师难堪,表面上有人哭过,心里面还不知多少人骂过娘。
3. 想参加省队(拿省里项目),就要参加省内比赛,让省内同行认识;想进入国家队(拿国家基金),就要参加全国比赛(全国会议),认识国内同行。当然让同行认识自己更好。
4. 没有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7 2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