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奥运城系列(15):墨西哥城--高原上的世界大城 精选

已有 4733 次阅读 2016-8-15 04:56 |个人分类:世界知识|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墨西哥城宪法广场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提起世界大城,人们马上会想到纽约、伦敦和巴黎,其实以人口而论,墨西哥城比它们都要大。墨西哥城作为墨西哥的首都,行政上划为联邦区(Distrito Federal),面积1547平方公里,人口872万。若加上周围的33个卫星城镇,即所谓大都会区(Zona metropolitana),人口更多达1940万。因此,墨西哥城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墨西哥城位于海拔2240米的高原上。虽然与我国海南岛同处北纬19度,但因地势高,又处于盆地之中,故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风和日丽,气候宜人,是一座树木常绿,四季花香的美丽城市。

         填湖建成大都会

墨西哥城坐落在墨西哥中部高原的特斯科科湖的湖床上。相传14世纪时,印第安人阿兹特克部族遵照战神墨西卡利(市名即来源于此)的昭示,在一只神鸟的指引下,经过长途跋涉,1325年来到特斯科科湖,在湖中小岛上看到了神所预言的的情景:一只雄鹰嘴里叼着一条蛇,停在一棵巨大的仙人掌上。于是,他们在此填土造地,定居建城,修筑长堤与湖岸相连,市名叫做特诺奇蒂特兰(意为出水之石)。这就是墨西哥城的前身。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1485-1547)攻占了特诺奇蒂特兰,夷平此城,在废墟上开始营建墨西哥城作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的首府。西班牙人填满那片湖水,构筑为西班牙风格的街市,把该城逐步发展为一座大城市。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该市成为首都。

墨西哥城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制造业中以食品、纺织、皮革、造纸、玻璃、化纤、水泥、电子、钢铁、机械、汽车装配等部门最为突出。全国一半以上的贸易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集中在此地。旅游业十分发达,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

墨西哥城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国际机场位于市东6公里处,有地铁通达,年上下乘客2000多万。铁路已不承担客运任务,但公路四通八达,全市共有东南西北4大长途汽车站,每个都像大火车站一样宏伟和繁忙。

最值得称道的是市内公共交通。墨西哥城的机动车保有量达350万辆。为了解决交通拥挤,减少塞车,使人们上下班方便,出行顺利,政府多年来持续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该市以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首条地铁建于1969年,与北京差不多同时起步,但墨西哥城长期坚持不断修建,35年时间就建成了总长202公里的地铁网,在全世界各大都市中名列前茅。11条线路,154个车站,编织成纵横交错的地下客运网络。

这个城市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拥有约40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全世界最大的学府之一墨西哥自治大学,该校有30万学生。

         宪法广场

老城区的中心就是宪法广场(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广场东侧,原是阿兹特克皇帝的宫室所在,后来被征服者科尔特斯所毁,取而代之建造了一座欧式宫殿,作为他的殖民地大本营。17世纪经过改造,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国家宫(Palacio Nacional,又译国民宫)才得以成形。现在这里是总统办公的地方。

广场的北侧,坐落着拉丁美洲最具规模的大教堂(Catedral),两边各立一座67米高的钟塔。这座教堂是拆用阿兹特克神殿的石材建造的。它始建于1525年,几乎花了3个世纪的漫长岁月才于1813年完成。教堂大体上采用巴洛克风格,但很多装饰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墨西哥文化特色。内部有5大祭坛和16个礼拜堂。

1913年,在大教堂后面发现一处延伸进入地下的台阶,被认为是阿兹特克遗迹的一部分。之后到了1978年,又出土了一块重达8吨的石板,确认为阿兹特克神话中的月亮神雕像。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掘确定了整个遗迹,即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大神庙(Templo Mayor)。出土品达6000件。如今,在遗址内开设了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1987年,以宪法广场为中心的墨西哥城老市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两条大街

从老城区向西、向南发展的新城区,主要骨干街道是改革大道和起义者大道。

改革大道为高级林荫道,呈东北-西南方向,一直延伸到郊区,总长达15公里。路宽61米,双向主、边车道可同时通行14辆汽车,沿街写字楼、银行、宾馆、商店,餐厅、旅行社、航空公司以及影院等不计其数。

中段西头的查普尔特佩克公园(Bosquede Chapultepec)占地730公顷,有两个颐和园那么大,是世界上少有的市区森林公园。园内并有动物园、植物园、以及6个博物馆。其中查普尔特佩克城堡(现为国立历史博物馆)和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是不能错过的参观地。在通往城堡的坡道入口处,耸立着美丽的白色纪念碑。这是为赞誉6名于1847年美墨战争中牺牲的少年士兵而建的。当时查普尔特佩克成为最后的战场。他们认为向美军投降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于是将国旗裹在身上,从城堡的城墙高处跃身而下,为国捐躯,因此称为少年英雄纪念碑(Monumento a los Niños Hèroes)。

靠近改革大道东段,有个三文化广场(Plaza de las Tres Culturas)。这里有一片古代印第安人的金字塔废墟,它的左边是西班牙殖民时期修建的大教堂和修道院,后面是一幢幢现代的高楼大厦,三者呈强烈对比。在一个广场的范围内,三个时代的建筑物荟萃在一起,代表土著文化、殖民文化和现代墨西哥文化等三种完全不同的思想文化,各具风采,互相衬托,因此被称为三文化广场。

与改革大道相交的起义者大道(AvenidaInsurgentes)是墨西哥城的主动脉,全长34公里,为全市最长的街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大街之一。这条大街上突出的建筑有:豪华的世贸中心,世界最大的斗牛场墨西哥广场(可容纳6万观众)以及1968年举办过奥运会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壁画之都

在墨西哥城许多公共建筑的墙壁上都布满了大型壁画。墨西哥城的壁画独树一帜,它是墨西哥艺术的瑰宝,为高原古都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使墨西哥城赢得“壁画之都”的称誉。

墨西哥的壁画在古代印第安人时期就曾盛行一时。现代壁画则是墨西哥革命的文化产物,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壁画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在国家宫、国家历史博物馆、教育部、国家艺术宫和各学校等许多公共场所共绘制了1400多幅作品。即使是不识字的平民百姓也能通过“壁画运动三杰”——里维拉、奥罗兹科(1883-1949)和西凯罗斯(1896-1974)的壁画作品了解历史,展望未来。

里维拉绘制在国家宫回廊墙面上的《墨西哥的历史》是其巅峰杰作。这幅耗费6年心血创作的壁画巨作描绘了墨西哥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向世人歌颂了自己的民族。在阿拉梅达公园的西侧,还专门辟建了一座里维拉壁画馆(Museo Mural Diego Rivera),永久保存他的作品。

墨西哥的壁画来自人们,它不仅以雄浑的笔触刻划了墨西哥民族的过去,而且通过艺术形象鼓舞和激励着墨西哥人民继续前进。

日月金字塔

埃及有金字塔,是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墨西哥也有金字塔,则是古代印第安人祭神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墨西哥城东北郊50公里的特奥蒂瓦坎(Teotihuacán)就是这样的遗址。

来到遗址,最先看到的是羽蛇神庙。从这里向北,沿一条被称为“黄泉大道”(La Calle de los Muertos,长约2公里)的宽阔石板路,就来到了古城遗址中最大的建筑——太阳金字塔(Pirámide del Sol)前。太阳金字塔为阶梯状,分为5层,共248级台阶。高65米,塔基为四方形,每边长220多米,总体积100多万立方米,是用大约一亿块晒干的砖头砌成的。塔顶原建有一座太阳神庙,供奉金光闪闪的太阳神像。几经岁月,这些塑像庙宇已是荡然无存了。站在塔顶眺望,可以看到月亮金字塔以及遥远的层层山峦。

继续沿“黄泉大道”走到头,就是月亮金字塔(Pirámide de la Luna)。月亮金字塔正面阶梯陡峭,塔高42米,底边面积为150米x130米。由于建在“黄泉大道”最北端,步行到此有些累,但登临塔顶俯瞰遗址,却是风景这边独好,辽阔壮观的特奥蒂瓦坎尽收眼底。

美丽的太阳和月亮金字塔,留下了墨西哥古文化的历史钩沉,也给了人们以艺术的享受。

创奇迹的奥运会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行,这样,墨西哥城作为第一个主办奥运会的发展中国家城市,载入史册,这也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在奥运会地位的提高和逐步的崛起。为此,墨西哥城在大学城西侧兴建了可容纳近10万观众的奥林匹克体育场(Estadio Olimpico)。

这届奥运会有112个国家和地区,约55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本来,人们担心,这样一个海拔2200多米的高原城市,空气稀薄,使运动员面临严峻的考验。出人意料的是,在海拔这样高的城市进行比赛,居然创造了运动记录大突破的奇迹,共打破34项世界纪录。几乎所有男子短跑项目,以及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均破了世界纪录。据分析,原因在于,进行过高原训练的运动员适应了空气稀薄的条件,身体产生更多的红血球,体内组织短时间里能吸取更多的氧气,这对于要求爆发力强的项目很有利,于是比赛成绩得到了提高。

中国台湾派出43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届奥运会。被誉为“东方羚羊”的纪政,在80米栏赛中赢得一枚铜牌,这是亚洲女田径选手在这届奥运会上取得的唯一奖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32375-996478.html

上一篇:奥运城系列(13):罗马--永恒之城
下一篇:奥运城系列(16):慕尼黑--啤酒之都
收藏 IP: 78.54.1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