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说说湖南多大火的气候背景
热度 5 麻庭光 2014-7-7 21:01
说说湖南多大火的气候背景 湖南靖州村寨大火在 2013 年 8 月 5 日发生并不偶然, 4月,湖南凤凰古城发生大火,由于消防通道狭窄无法迅速扑救,一栋古房屋及其内酒吧被彻底烧毁。10月,湖南洪江古商城清代古建筑“曾国藩兵服厂”旁一栋老民居突发大火,11户居民无家可归;12月,洪江古商城建于清末民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730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5
说说火灾报警器的克兰尼效应
热度 6 麻庭光 2014-7-7 03:14
说说火灾报警器的克兰尼效应 一场火灾发生之后,业主损伤惨重,等待保险公司的调查。保险公司的特工(调查人员)到现场仔细调查了火场的特征,指出某些报警器动作了,为什么业主没有反应?或者为什么报警器没有动作,是因为没有电池(维护问题),还是业主的懈怠?那么,这些调查人员是如何判断报警器有没有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562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6
说说高层建筑火灾的吹炬效应
热度 1 麻庭光 2014-7-3 03:54
说说高层建筑火灾的吹炬效应 有人再次问我关于今年 5 月 1 日的上海高层大火消防队员坠楼事件的死亡原因,我上一回解释得不够全面。高层建筑灭火工作的一个主要敌人是火场大风,以及大风造成的吹炬效应。由于地面的边界层效应,地面的流动是非常平和的,而在边界层之外,紊流湍流不可捉摸,所以火场的突发性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646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抱火少危险,为啥当英雄?
热度 1 麻庭光 2014-5-22 01:00
抱火少危险,为啥当英雄? 最近一个月来,全国各地涌现了很多 “ 抱火哥 ” ,从武汉到烟台,从安徽到抚顺,还有昨天的北京,大家都赞赏消防员的勇敢和果断,却没有想到,这样做为什么很安全? 同样是一个漏气的气罐,点着的气罐比没有点着的气罐更安全,这是因为避免了可燃物的积聚,后者可能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28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说说火场的回燃现象 --- 兼评消防员之死
热度 27 麻庭光 2014-5-2 03:27
说说火场的回燃现象 --- 兼评消防员之死 昨天发生的消防队员之死,新闻报道中说这是“受轰燃和热气浪推力影响”,其实,这是火灾动力学当中的“回燃现象( Backdraft)”,过去发生过很多,可是我们没有认真对待,终于发生这种悲剧,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当前消防制度的合理性。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20601 次阅读|63 个评论 热度 27
高堂隆之辩的气候背景
热度 2 麻庭光 2014-3-9 10:26
高堂隆之辩的气候背景 在《中国消防通史》当中,高堂隆之辩是一次著名的消防对策大讨论,儒家代表人物高堂隆提出的主张,没有被魏明帝采纳。魏明帝为什么不采纳高堂隆的意见,而是紧跟汉武帝走“防火靠建筑高大”的消防路线?从消防气候的观点,这是非常合理的防火对策,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气候的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361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曹冲称象”气候考
热度 13 麻庭光 2014-3-3 13:48
“曹冲称象”气候考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曾经根据《三国志》中的“曹冲称象”故事(“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 欲知其斤量……”),推断中国在三国时已经知道了浮力原理。这一故事曾经作为儿童智慧启蒙故事,和“司马光砸缸”一样,成为中国儿童的启蒙读物,耳熟能详,泽及历代。问题在于,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8728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13
说说下水道爆炸的气象条件
热度 3 麻庭光 2014-2-20 23:33
说说下水道爆炸的 气象条件 昨日武汉下水道爆炸,让笔者注意到最近下水道爆炸事件特别多,有人说这是烟花滥放的结果,有人说这是居委会管理不足的结果,有人说这是父母监管失职的结果,其实下水道爆炸和井下煤气爆炸一样,受到大气环境条件的制约。为什么早不炸,晚不炸,偏偏要到多雾霾的条件下去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1020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轮台诏的气候背景
热度 6 麻庭光 2014-2-17 04:57
轮台诏的气候背景 看到题目,首先上网搜索一下,什么是轮台诏?看到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汉武帝发布的《轮台诏》,大呼一声 ” 尤里卡 “ ,过瘾过瘾,汉武帝的困境,显然就是气候变冷,轮台之戍,难以为继,《轮台诏》不过是让汉武帝较为体面地结束战争动员状态,给自己的历史地位取得相当的回转 ...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6098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6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