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加拿大的野火危机 精选

已有 8429 次阅读 2016-5-14 15:57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伦理, 野火

说说加拿大的野火危机

 

51日开始的加国森林大火(野火,草地火灾,荒地火灾等说法不一),本来我是一点也不关心的,因为常识让我知道,林火是一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林火,森林就不能完成自身的脱胎换骨,不能自我更新,不能达到有序生长的目的。考古学家发现,在欧洲殖民者到达纽约州之前,美国东部地区的森林,总是20~30年过一次火。这不是印第安人烧的火。印第安是渔猎民族(没有马匹,马匹是殖民者引入的),他们打猎最害怕灌木丛生的原始森林,所以他们有放火烧林的习惯。经过火烧的森林,灌木少,不会影响印第安人打猎,所以放火烧林,也是印第安人的生存手段(满洲的女真人在入关以前,也有烧荒的习惯,与印第安人的烧荒的目的是相似的)。有这两点认识,我一点也不认为林火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林火如何成灾的呢?当林火威胁社区安全的时候。当年我国198756日开始的大兴安岭大火,本来就是气象条件造成的失控,可是在问责制和以集体为本的文化面前,我国动员了成千上万的人去救灾,结果造成了“人祸”(有姓名可查的死者213人,大都是被动员的救火英雄,除了美国的Peshtigo大火,还没有那场野火能够损失那么多人,实在是对野火无知和文化惯性造成的恶果)。野火,就像大自然的清道夫,到时间就要来一回,留下了的是栋梁,烧掉的是柴火,没啥可救的。大兴安岭过火之后,我国有关的“专家”提出要伐掉过火的焦木,种上速生林木,带来第二次“人祸”(大自然选择的物种是最适应当地气象条件的结果,贸然替换当地的物种,改变当地的生态,会导致生态的恶化。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结果,被我们的领导“弹指一挥间”完成,可见“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没文化”。制度让“没文化的领导”作出不计后果的决策,即使到今天我们也不敢认真反省)。

通常野火需要关注四个要素:天气、燃料、点火和地形(见下图)。其中天气最重要,燃料负荷次重要,地形对于火灾的快速蔓延很重要(比如道孚大火中的坡度是悲剧的地形条件,没有这种异常的地形,也不会成灾的)。至于点火,就太稀松平常了。北方森林的火灾,常见的自然发生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是天上的闪电,第二种是地上的露珠。某些露珠在太阳刚刚升起的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当做是凸透镜,发生聚光点火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阴燃,转成明火,时间也不确定,所以野火的发生原因是很难调查的,有可能火灾本身就把点火的线索一烧了之。所以,一般而言,点火对野火的贡献最小。所以,我国当年把大兴安岭大火的肇事者一一判刑,是多么的无知。有利失火的环境条件一旦形成,不管多么微小的火源都可以造成冲天大火,而我国有“屈打成招”,“指鹿为马”的传统恶习,所以对火灾的肇事者判刑,10人当中有9个是冤枉的,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火灾动力学常识来深入认识火场失控的潜力(因此不具备肇事的动机)。火灾都是人祸,不是说有人肇事,而是没有人认真准备防火和灭火,所以是制度问题。我国不敢承认火灾是制度问题,总是找替罪羊来顶缸,这是我们不敢调查灾难真相的关键性传统文化。



1. 构成野火的4大要素。

 如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麦克默里堡大火的灾情了。那么,麦克默里堡大火是如何造成的?在火灾开始的时候,天气异常炎热,干燥的气流控制了阿尔伯塔(省)北部,这给带来了创纪录的高温。 53日,气温攀升至32.8℃(91°F),环境的相对湿度在降低到12%。[这种“风干物燥的局面到54日加剧,气温达到31.9°C89°F),大风猛吹达到每小时72公里(45MPH)。这种有利火灾蔓延的因素显然造成火灾的快速蔓延。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暖冬导致暖冬的降雨很少,留下一些微不足道的积雪,以至迅速融化,没有对当地的燃料湿度造成很大的影响。环境缺水的状态与天气的高温条件相结合,导致了形成了爆发性野火的“完美火暴(火旋风)”条件。

丹尼尔·汤普森,在埃德蒙顿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火灾研究科学家,告诉彭博新闻社,自然的厄尔尼诺周期导致干燥的秋冬季节,和温暖的春天一起发生影响。这种天气情况影响了一些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和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的火灾。类似的事件发生在1997 - 1998年。野火是北半球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和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否是全球变暖造成的火灾,仍然存在很大争议,特别是考虑到麦克默里堡在阿尔伯塔省的油砂行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讨论(能源是造成全球变化的重要原因)。有些人称在这样的时间来讨论气候变化是“不敏感”没关系,而另一些人认为,这场危机使得谈论人类影响气候变化和野火之间的相关性显得相当重要。加拿大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有人提醒说,单场火灾不能具体地与气候变化有关,但一致认为它是让野火更加激烈的气候变化趋势的一部分。

在野火研究的学术界,有大火每30年发生一次的经验性认识(比如野火权威Stephen Pyne的《Fire in America》)。上一次北美洲发生的重大野火是哪一年?1988年,黄石公园大火。这两次大火的共同特征是,当局都认识到火灾气象条件的不可控制性,或者说控火的成本艰巨性,所以都没有费力灭火,而是“逃之夭夭”,因此没有一人死亡。我国推行问责制的恶果,就是体现在面对灾难时表现出来的“人定胜天”的勇气和胆识,是可叹且可悲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大兴安岭大火中的“救火伦理和悲剧”一定会得到唾弃和避免。人命不如羊命(草原英雄小姐妹),人命不如柴火(救火小英雄赖宁)的人间悲剧,一定不会重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2992-977165.html

上一篇:逃还是不逃,这是一个问题
下一篇:说说流淌火
收藏 IP: 58.247.135.*| 热度|

11 刘传武 王春艳 张南希 黄永义 武夷山 晏成和 代恒伟 陈敬朴 xlianggg aliala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