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退一步,海阔天空 -- 有感于李安的成功 精选

已有 7604 次阅读 2013-3-2 12:22 |个人分类:消防以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成功, 博士后, 海阔天空, 游学

退一步,海阔天空    -- 有感于李安的成功

 

最近,看到李安成功的消息,令人瞩目的是他曾经6年无业的经历。为什么一个人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才能成功?看到方唯硕老师对博士后的评论,我倒是另有一番看法。假若李安的电影学位算作博士,那么李安的闲居经历可以算作博士后经历。如果没有那6年的闲居,会有李安今天的成功吗?我想不会,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总是急于适应社会,放弃对知识的沉淀和未来的思考,成为随波逐流的人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现代社会虽然不是为了五斗米而工作,可是一旦你接受了一项工作,你还有闲心思思考,沉淀,展望,进步么?对于很多人来说,毕业是开始Commercement,对很多人来说,毕业是进取心的丧失和停止。 绝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的人,李安的成功,从毕业那一刻就要开始计算了。

如此,我们看解放前那些比较成功的学人,大多拥有游学欧美的经历,为什么游学比学位更重要?比如那个华罗庚,就不愿为了一个学位而走必要的程序,所以当他成果出来之后,就可以直接当教授,而不必在乎有没有博士头衔了。游学,是我学,学位,是为老板而学,两者有着本质性的差别。那么成功者大多能够达到我学的境界,而那些急吼吼去找工作的博士,至少在眼光和境界上要比学者差上一个档次了。博士后,相当于游学,而博士,则是典型的为人学习,为博士帽而奋斗了。 

为什么国内找不到愿意从事博士后的博士?年龄是一项关键的因素,那些年轻的博士,大多具有野心,所以看着国外的机会,根本不屑于临时工作。而那些年纪不小的博士,为家庭所累,也不可能当临时工。只有等中国像美国那样博士饱和,让博士去开饭馆,端盘子,自然就有人排队读博士后了。其实博士后是读出来的么?游学游学,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没有明确目标,却有科研内在动力,而不担心经济压力的人。 国内博士后的经济压力虽然不大,可是和国外相比,又让有野心的年轻人难以平衡了。社会扁平化,自然带来比较和流动。 

那么,中国国家曾经派出了很多公费游学生,不用担心经济,不用担心学位,是否取得了效果呢?我看到的几个,似乎不明显,因为他们联系的是中国教授,基本不上美国课,因此课程的精华并没有学到,因此收效难说。可以说英文阅读能力增加了,可是创造力呢?对于工程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推导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美国教授最擅长的是推公式,不管是作数值还是作实验,人人都以推导公式为荣,这是创造力的根基。如果游学生在出国之前没有打好理论根基,不管到哪里游学,都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如此来看,李安的成功也是太太的成功,6年的忍耐,不是一个中国妇女可以承受的,所以来自大陆的成功者不多,这是环境的压力,世俗的压力,令人遗憾的压力。看国外一套又一套的手机操作系统的推出,中国虽然市场那么大,却没有一项原创的操作系统。那么多人搞Linux,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改进产品。这和社会的功利眼光,近视态度,短线投资,男人养家的世俗观点是分不开的。缺乏教养的女人,对暂时依附的男人的眼光,足以让男人上刀山,下油锅,九死一生,就是不能没有工作。 没有李安的随遇而安的后退心态,怎么会有超前的动力和愿景?那些不愿读博后者,至少在眼光上是不足的,不要也罢。

最后,归结为王立群教授的一句话,由于缺乏系统的制度保障,知识分子是弱势群体,即使你是天才,是千里马,也需要到国外的马圈里走上一圈,被国外的伯乐剥削一番,才能镀上一层金色的外衣,成为科学网人人声讨的海龟。出国与爱国无关,与制度有关,仅此而已。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2992-666471.html

上一篇:安全教育娃娃始
下一篇:消防安全口诀歌 -- 请读者帮忙修改
收藏 IP: 139.78.67.*| 热度|

24 陈楷翰 赵纪军 曹聪 万润兰 窦苏广 丁国如 朱志敏 王春艳 高绪仁 王斌 李天成 秦雪梅 唐凌峰 罗德海 孙东科 王浩 褚昭明 晏燕华 鲍博 鲍得海 刘亚雷 biofans xa999 davo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