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我们沿岷江而上,路经美丽的叠溪海子时,让人马上联想到1933年发生在叠溪古镇那场灾难。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是川西地区二十世纪以来除了2008年汶川地震以外伤亡人数超过万人的地震。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又加上该区域山高沟深,地震发生后缺少详细的地质调查,至今对其发震构造仍存在很大的争论:(1)一种观点是发生在近东西向的蚕陵山断裂上;(2)有的认为发生在北西向的推测的(或隐伏的)松坪沟断裂上,但未发现断裂存在的直接证据;(3)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发生在近南北向的岷江断裂上或其下的褶皱上。但这些观点仅为推断,缺少可靠的地质证据的支持。
最近我们在收集历史资料、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了松坪沟断裂的存在,在一些路边开挖处发现了一系列第四纪地层的露头,在西段发现了连续的线性陡坎,并通过C-14测年认为发生在松坪沟断裂上最新一次地震应为1933年叠溪地震。野外露头发现,松坪沟断裂是一个正断为主的断裂,平均垂直滑动速率~0.25mm/a,大地震的复发周期约6700年。地表破裂带长度>30km,单次事件位移量0.9-1.7m,据此估计1933年叠溪地震的 Mw ~6.8 ,相当于中国面波震级Msc ~7.2。所以1933年叠溪地震的震级可能有点高估。
相关的成果已发表在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https://academic.oup.com/gji/advance-article/doi/10.1093/gji/ggx498/4638526
免费全文链接:Junjie Ren_GJI18_Surface rupture of the 1933 Diexi earthquake.compressed.pdf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0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