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zm199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zm1997

博文

肉鸡生长障碍和腺胃炎的防控思考

已有 5223 次阅读 2010-10-12 11:2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一段时期,山东、河南、江苏等肉鸡饲养发达地区,普遍流行一种以肉用仔鸡腺胃肿胀,拉稀,生长发育不良,鸡冠和胫部苍白,羽毛生长不良,腿软、运动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的疫病。该病发病早,易反复,前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因内脏多个器官衰竭而死亡。耐过鸡呈现严重的生长抑制,出现大量僵鸡,采食量低下,鸡群大小不均匀,饲料便等,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学研究  

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病原体的主要靶器官是小肠,可致肠绒毛和肠腺发生肿胀,甚至坏死。目前,从发病鸡分离出的病原包括: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贫血因子病毒、细小病毒、披膜病毒和肠道病毒等。引起困惑的是:将上述病毒提纯后做致病性重复试验,任何一种单因子病毒都不能使SPF鸡在隔离器复制本病。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原是禽呼肠孤病毒。本实验室也从可疑发病鸡上分离出禽呼肠孤病毒,无论是口服还是脚垫接种,均未发生疫病。B.Kouwenhoven等人曾用单纯感染禽呼肠孤病毒的病鸡小肠匀浆物进行人工接种,结果也不能引起发病。考虑到禽呼肠孤病毒对氯芳有抵抗力,但用氯仿处理来自病鸡的小肠匀浆时,接种物失去传染性。相反,将病鸡的匀浆物加入抗禽呼肠孤病毒的阳性血清处理后,接种物仍然能引起典型的发育障碍症。由此可见,在上述情况下,本病原不是单纯的禽呼肠孤病毒,而是含有其他病原体。

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该病是多因子病毒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不排除存在新的病毒的可能性。

有人认为该病与细菌感染有关。B.Kouwenhoven等人曾将病鸡小肠匀浆物以3000r/min离心沉淀30min,分别利用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接种小鸡。结果表明:用上清液接种后4-5天轻微发病,黄色腹泻时间约7天,而沉淀物接种后2-12天严重发病,出现典型症状。由此进行更细致的实验:首先,将病鸡小肠匀浆物以3000r/min离心沉淀30min,取上清液再通过450nm滤器过滤,取最后的过滤液作为第一组鸡的接种物。然后,用1日龄时感染,3日龄时剖杀的病鸡小肠中分离出的几百个不同菌落组成的细菌培养物作为第三组的接种物;最后用小肠的匀浆物作为第四组的接种物。结果第三和第四组的发病情况基本相同,可以复制出与现场流行几乎完全一致的病症,而第一和第二组虽然也能发病,但症状比较轻微,临床也不典型。由此,他们推测该病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和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人认为传染性发育障碍综合症是一种与缺少硒微量元素有关的代谢性疾病。此外,在临床中霉菌毒素及其他一些毒素也能引起类似的综合症。它们也可能是这种发育障碍综合症的病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二、流行病学

大量的调查表明,该病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是一种传染性疫病,主要发生于商品肉用仔鸡,而肉种鸡、来航鸡等其他品种的鸡不易感。疫病的发生与鸡群的生长速度密切相关,生长迅速的重型肉鸡发病较多。日龄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也密切相关,日龄愈小,感染率愈高。1日龄时受感染的鸡,发病率较高,3日龄时即可见生长受抑制,时间持续1月以上。1~3周龄内可见典型的黄色至橙咖啡色伴有粘液的粪便,3周后,可见胫骨和肋骨畸形。7日龄时受感染的鸡,发病率则相对下降,虽然也出现全身症状和腹泻,但不发生骨骼异常。14日龄以上的鸡感染则很少发病。

典型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污染的鸡舍、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本病在一个地区或鸡场一旦发生则很难彻底消灭,水平传播迅速。曾报道将13日龄健康雏鸡放入病鸡群中,很快发生同居感染,出现明显症状。通常发病率为5%20%,至614日龄死亡率可达15%左右,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条件关系密切,管理好的发病和死亡较轻,管理差的,死亡和发病比较严重。另一研究显示,当把13日龄内的健康雏鸡与50%25%的病鸡放在一起时,同居鸡可100%发病,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生骨骼异常等病症,其严重程度相同。由于7日龄时感染鸡就不会发生骨骼发育异常。因此,可以认为该病由一只鸡到另一只鸡的传播是相当迅速的,很可能在一天之内就发生。多数资料表明,鸡场发生本病主要与病鸡直接接触有关。

  三、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特别是3周龄以内的肉用仔鸡最易发生,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鸡群中所发生的病症不一,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特征性的症状:鸡群发育不均,发病鸡群日龄愈小愈严重。

典型临床表现:整个鸡群生长不均匀,大小不一,1周龄以内表现较为明显。肉用仔鸡最早发生于37日龄,开始表现为精神倦怠,水样腹泻,粪便内含未消化的食物,病鸡腹部膨胀下垂。体重迅速下降,仅为正常鸡体重的1/3,个体矮小,生长明显受阻。一群鸡中一般有5%20%的鸡受感染,这些鸡到4周龄时才有同栏鸡的一半那么大,甚至还小。至614日龄时,可见死亡率升高,病鸡过量饮水、下痢、排黄色至橙咖啡色带粘液的稀粪。羽毛发育异常,受感染的小鸡绒毛保持较长时间,主翼羽生长推迟,羽毛蓬松,干枯无光泽,容易断裂。3周龄以上病鸡骨骼变化较为明显,表现为站立无力,跛行。嘴、脚色苍白,色素消失,皮肤由黄变白,特别是腿部和爪,即形成所谓的“白爪”。多数病鸡可见腹部肿胀。发病后期,部分鸡可见头颈、肉髯水肿,出现呼吸道症状,且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

四、病理变化

病死鸡矮小、消瘦。剖检时可见肠道肿胀、苍白,胃肠道充满未消化的食物。腺胃肿大且增厚,有炎性反应,甚至坏死。肌胃缩小且靡烂,心包发炎,心包液增多,可见局灶性心肌炎,肝脏苍白和炎症,胰腺通常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可见胰腺萎缩,腺管堵塞,苍白而坚实,尤其是在胰脏远侧1/3段表现更为明显。胸腺和法氏囊萎缩变小。胫骨或肋骨变形,呈佝偻样变化,大腿骨骨质疏松,股骨坏死,易断裂。长骨变软,生长板变厚。

对于腺胃受损的鸡群,由于腺胃是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器官。当腺胃受损时,胃酸的分泌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就会减少。胃酸分泌少,使肠道PH升高,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因为只有在酸性条件下,蛋白酶的活性才最大)。二是容易导致大肠杆菌高发。原因是大肠杆菌在PH7-8时最容易繁殖。胃酸是肉鸡消化道内最主要的一个杀菌物,胃酸减少,杀菌能力降低。因此,发病鸡常表现为消化不良,拉饲料便。

显微病理变化主要是肠道可见绒毛变钝,肠腺肿胀。腺胃内腺间组织单核细胞浸润,这种腺胃炎可能是发育迟缓的原因之一。法氏囊小叶萎缩,胸腺可见皮质部分变少,皮质和髓质区难以分开。胰脏早期损伤可见外分泌细胞皱缩和空泡,从而引致细胞萎缩,后期多数外分泌组织被纤维组织所取代。胰岛周围可见散在的淋巴样细胞灶以及残留的外分泌组织。

生化测定表明,病鸡血浆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升高而血浆色素减少。肝脏及血浆中的维生素ADE含量都下降,肝脏中的糖原含量升高,血浆中的淀粉酶活性上升,但血浆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

五、诊断

   由于本病的病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尚未最后确定,因此,确诊比较困难。在临床上,一般只能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病理解剖变化来做出初步诊断,如发病年龄,腹泻、羽毛蓬乱、体形矮小、跛行以及腿骨的变化等。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在有条件的实验室可采取小肠、胰脏、腺胃等进行组织切片观察。也可测定血浆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鉴别确诊时也应与其他类似疾病如饲料、营养消化不良等相区别。

六、预防和治疗

在治疗方面没有特异性的药物,需采用综合性防疫措施。但据试验显示,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会有利于减少本病的发生并减少损失。

(一)、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做好鸡舍卫生防疫,实行鸡群全进全出

育雏舍育雏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垫料,并进行认真的清洁和消毒。通过污染场地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雏鸡舍的清洁消毒对杜绝本病的传播就显得相当重要。

2.做好雏鸡鸡舍保温,改善饲料营养水平

温度偏低可能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因素,适当保持育雏室的温度,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另外,饲料必须含有高度可消化的营养物,最好添加足量的必需氨基酸,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此外,维生素量的增加一般也是有益的,而脂溶性维生素好处更多。但维生素A的含量要限制在12000单位/kg饲料以下,以避免阻碍维生素D的吸收。每kg饲料中添加0.25mg硒和25100mg维生素E,可防止胰脏的损害。

3. 适当调节肠道菌群,严防球虫疫病

该类疫病很容易造成肠道损害,大量肠粘膜破损、脱落,肠道菌群失调,消化功能降低,导致大肠杆菌很容易通过伤口进入体内,届时将很难控制。若此时只使用抗生素,尽管药物很快就能进入血液,但效果不明显甚至使病情加重。只有微生态能长期在肠道中存在,起到抗大肠杆菌、均衡肠道菌群的作用。另外,抗生素如果长期投喂的话,将使鸡的肝,肾受损,使30天以后的鸡整个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很容易患新城疫。此外,球虫病可损伤肠道上皮使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生产性能降低。发生传染性发育障碍综合症的鸡群肠壁在不同程度都受到损伤,受球虫的感染就显得更容易,发病也严重得多。为减少两者之间的这种相互加强的效应,必须严格控制球虫病的发生。

4. 做好饲料的储存,防止霉菌毒素

霉菌可在饲料中产生真菌毒素,引起鸡群的中毒、腹泻及生长抑制等类似于本病的症状。因此,妥善保管饲料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肉用仔鸡的日粮中添加0.05%的硫酸铜,可减少饲料的受潮。

5 .降低免疫抑制因素影响,切实做好疫苗免疫

免疫抑制因素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对本病有重要影响。所以种鸡和肉用仔鸡均应做好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减少鸡群可能出现的免疫抑制现象。此外,该病容易继发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性疫病以及细菌病,应提前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二)、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本病,无特效药可以根治。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1.抗病毒:只能通过专门的抗免疫抑制病毒的抗病毒中药,一般西药抗病毒对该病无效,且副作用极大。

2. 微生态制剂调理:用微生态制剂修复受损的肠道,进而起到抗大肠杆菌、均衡肠道菌群的目的。

3. 助消化,补充营养:患腺胃炎的鸡体质很差,因此需要补充容易吸收的微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吸收率高的微生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9397-372448.html

上一篇:新城疫的研究现状和控制对策
下一篇:微笑让世界更美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