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1.195.173.*   [58]周少祥   2010-2-2 15:13
李老师:您好!
发现大气无线电噪声的强弱与大气中水蒸汽凝结特性非常的吻合,它们之间应有某种联系?
周少祥
博主回复:愿闻其详,谢谢!
小文
IP: 222.131.186.*   [57]周少祥   2010-1-16 22:28
李老师:给您发过一封邮件,关于水蒸汽凝结辐射测量方面的。
博主回复:谢谢!我明天找一找。不好意思,事情杂,email不熟,容易漏掉。
现在太晚,请谅解。
IP: 210.72.27.*   [56]刘波   2009-12-10 16:03
李老师,给你站内发短信了,没看到么?
博主回复:看到了,谢谢!
因为您在留言里有相似内容,就没有再另答。祈谅!
IP: 210.72.27.*   [55]刘波   2009-12-8 20:39
惊闻黄老前辈要淡出江湖,难道是江湖出了问题?
难道因为黄老前辈的同单位工作人员鲁迅叔叔笔下的那种所谓的中国最不缺乏的即便是老实人也有的酱缸文化下的“最恶毒的留言与流言”?
博主回复:不能怨江湖。黄老邪自己应该淡出了,老了。
IP: 124.16.131.*   [54]张悦   2009-11-26 11:36
Happy Thanksgiving to you and all your family!
IP: 210.76.199.*   [53]徐敏   2009-11-21 23:10
李老师,刚才看到[游客]一路奔跑 向您咨询遥感所春季招生的问题,有个地方需要纠正一下:现在遥感所博士招生好像从09年起,每年招生两次,分春季和秋季招生,不过春季招生人数比较少,今年是第一次春季招生,只招了十个人!
博主回复:谢谢!认错!
IP: 159.226.163.*   [52]黄丹萍   2009-11-9 15:19
李老师,您好!我想问问给你写邮件的人多吗?你回信多吗?我一般都是写一些看了文献之后的一些不懂或是他是某方面的专家想咨询一些事情,但是对于国内的一些作者有的是一些专家,他们几乎没有回过我的邮件,你说这有没有可能给他们写信的人太多,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的邮件呢?
博主回复:都有可能的。跟写信的技巧也有些关系。
IP: 125.71.228.*   [51]scihh   2009-10-30 16:43
李院士您好,在下非常佩服您的学术成就以及您高尚的学术道德。还是来探讨下当下一些学校的学术风气吧。感觉着学术风气日下啊,好多没有实际水平的教授都在忙长江学者,好多年轻教师都在忙着发论文、忙着申请自然科学基金,他们的文章多但是没有什么实际水平,现在很多会议是给钱就能发文章的啊。这样的科研环境怎么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啊,真是感觉很郁闷啊,真的不想再搞科研了,进公司里算了
博主回复:学风日下、世风日下,是肉食者的问题,郁闷了喊两口,写成博文吧。我们自己个人尽量保持清者自清还是可能的。只要坐得住冷板凳,还是能作出东西来的。
IP: 124.16.131.*   [50]张悦   2009-10-22 22:31
谢谢您的回复!
IP: 220.250.11.*   [49]李晓敏   2009-10-20 19:52
李老师您好!我今天看这个帖子——地球的“伤疤”:太空看十大露天矿坑(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3852),想起来您是学遥感的,有个疑问想请教您,盼望得到您的赐教!非常感谢!

我的问题在原帖的留言里,也复制到这里吧,您看一下:第八个约旦磷酸盐矿的图片中,红色部分是什么植物?为什么偌大的采区中间会这么赫然地出现植物?为什么植物在这种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拍摄的图片中呈红色?
博主回复:植物在“假彩色”遥感图像中一般用近红外波段来显示为红(R),因为植物近红外波段反射强,特征明显。
采区中间有水系,水系旁边有植物好像也不奇怪吧?至于是什么植物,我就看不出来了,也许网上有判读高手能帮忙?
IP: 124.16.131.*   [48]张悦   2009-10-20 18:30
李老师,您好!请教您一个问题。我有一篇manuscript,我请一个外国著名教授看了一下,他给了一些评论,按照评论修好后,我投了出去,即将发表,但是在致谢里面忘记写他了,万一他以后看到了这篇发表的文章,一看致谢里面没有他…………这算不算是学术不端啊? :(
博主回复:我觉得算不算是学术不端不重要,这是“量刑”问题。关键是不应该忘记致谢这是是非问题。如果来得及,最好能弥补。
IP: 68.68.107.*   [47]崔晓   2009-10-19 18:58
李院士今天没有上网吗?
IP: 209.107.217.*   [46]崔晓   2009-10-19 11:54
邮件没有发送成功,请到我博客看看,谢谢
博主回复:收到,谢谢!
IP: 222.222.70.*   [45]rsliunanfeng   2009-10-16 10:11
李老师,我又仔细想了一下,这句话的含义是不是说当这个球是非均匀球的时候,折射光线的折射角就不等于它在球面里面的入射角了。我能这样理解吗?

博主回复:好像没有那么复杂。我建议您跳过这句话,根据前后文往前走。
IP: 222.222.70.*   [44]rsliunanfeng   2009-10-16 09:30
李老师,您好。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折射光线在球内部的入射角等于它进入球时的角度。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请您指教,您能谈谈您的理解吗?谢谢。
IP: 222.222.70.*   [43]rsliunanfeng   2009-10-15 22:42
李老师,您好,我是一位研一的学生,最近读文献的时候遇到一句话不是很理解:In a perfect sphere, the angle at which a refracted ray is incident on the inside of the sphere is equal to that at which it enters the sphere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光在经过一个perfect球的时候,不发生折射。但是我查了一下物理书,感觉又像是不对的,两种介质不一样的时候不是会发生折射吗?
博主回复:您对这句话的理解对吗?
IP: 220.161.122.*   [42]jiumuzi   2009-10-12 23:09
老师您好,请问一个问题:遥感图像和遥感影像有区别吗?如果有,在哪呢?
博主回复:遥感图像,遥感影像,遥感像(照)片,好像没有人严格界定其区别。我个人习惯称胶卷式相机的胶卷冲洗出来的照片为遥感像片;多光谱传输下来只经过简单处理(含彩色合成)的图像为遥感影像;经过复杂处理(含专题)的为遥感图像。但只是个人习惯,随口叫的。也不主张严格界定 -- 没有发现有这个必要。
IP: 125.71.228.*   [41]scihh   2009-10-9 09:26
李院士您好,大家都知道,电子科大这么些年来就出了一个院士,就是您了。而且您在中年时候就评为院士,是很了不起的,也让很多人羡慕的。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抱怨现在的成电学术氛围不如以前了,教授都忙的去改别人的文章然后再自己发文章了。您觉得电子科大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谁还能成为院士?还有谁能评上长江学者呢?
IP: 59.68.77.*   [40]甘永超   2009-9-8 00:53
我为一个问题伤透了脑筋,特向各位名牌大学名牌学科的名课名师恭敬地求教……

假如一位学术权威在他编撰的光学教科书第2页、第4页、第21页、第489页、第540页中多次指出:光的本质是量子的,光的量子理论能够包含光的经典电磁理论。可是,近80年来,“光的量子理论能够包含光的经典电磁理论”却又找不到一个实验证据(见《谁能破解这一神奇的怪现象?》http://www.sciencenet.cn/q/showtopic.aspx?g=physics&id=141)。您将怎样真实地面对学生并给学生讲解?要是那些天赋特好的学生不停地追问实验证据,您将如何应对……

还有,不少名校学风严谨,甚至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酝酿与诞生地,依贵校的学风校风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IP: 59.68.77.*   [39]甘永超   2009-8-22 00:27
在清华大学历史上流传着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举荐陈寅恪的佳话。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在现今的评价与管理体制下,恐怕像陈寅恪这样的大师,在第一轮就要被淘汰,而尤利?T?斯特拉科夫则会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并获得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研究经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6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